资讯详情
阿里副总裁汪海成为合伙人,淘宝特价版从边缘到 “特区”
晚点 LatePost| 2021-05-26 18:07:55
阿里巴巴汪海

timg.jpg

来源/晚点 LatePost

作者/祝颖丽

编辑/宋玮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淘宝特价版负责人汪海(花名七公)已经成为阿里合伙人,并在 5 月 10 日的阿里日正式亮相 “Partner 有约”——一个阿里合伙人团队面向全员沟通的会议。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是这家公司过去十年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对外往往强调其文化传承的初心,但合伙人团队权力很大,可以提名简单多数(50% 以上)董事会候选人,如果未被选中,还有权指定临时过渡董事填补空缺。换言之,这项制度真正的作用是实现合伙人团队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某种程度上,成为合伙人不仅意味着成为阿里文化和精神的代言人,也意味着进入最核心决策层。


新合伙人要想成功入选,需要获得所有合伙人至少 75% 的票数。此外,除了在集团工作 5 年这个硬性标准以外,还要求个人品格正直、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践行阿里价值观等。


品格和文化的标准难以量化,通常而言,新增合伙人都是当年的业绩风向标。比如 2015 年,时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及阿里妈妈总裁俞永福成为合伙人,而他当时正负责 UC 和高德的整合,成绩显著。2019 年,蒋凡进入合伙人序列,对应地,当时他也从淘宝总裁升任为淘宝、天猫总裁。


汪海 2003 年就进入阿里,是一名老阿里人。在任职的 17 年里,他先后在淘宝网、阿里客服部负责过数据产品,2017 年负责 1688 业务一直至今,2020 年开始接手淘宝特价版,担任 C2M 事业部总经理。


过去一年,淘宝特价版在汪海手中增长迅猛,年活跃买家数到年底就上涨到 1 亿。而根据阿里的最新财报数据,目前淘宝特价版年活跃消费者达到 1.5 亿,月活用户达到 1.3 亿。


有阿里内部知情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去年汪海团队拿到的绩效是 3.75。而对于汪海成为合伙人的消息,他们的第一感受也是 “理所应当”。这或许说明,淘特是过去一年里,集团难得的亮点业务。


汪海其人


阿里合伙人制度从 2010 年开始实际运行,到 2013 年阿里上市前夕,马云才通过内部邮件首次公开。


制度章程中,除了包含对合伙人的筛选标准,还规定要在已有合伙人中选拔出更有权力的 5 到 7 个人,称为合伙人委员会。委员会拥有管理合伙人选举,并为所有成员分配年度现金奖金池的权力。


委员任期为 5 年,目前的成员是马云、蔡崇信、张勇、彭蕾、井贤栋、王坚,其中马云和蔡崇信是永久合伙人,也是委员会的永久成员。


本质上,阿里的合伙人制度保证了核心控制权集中在马云、蔡崇信等创始人手中,而合伙人不以股权多少作为决策依据,也有利于他们在控制公司的同时,实现分红和套现。


合伙人制度最初公布时就已经有 28 名成员,此后几次扩容,目前公开的信息里,有 35 人。其中十八罗汉有 6 人,包括马云、蔡崇信、彭蕾、戴姗、蒋芳、吴泳铭;此外还有张勇、井贤栋、张建锋、王帅、武卫、童文红、胡晓明、邵晓峰、王磊、倪行军、樊路远等 10 多个人。除此之外,则是各个阶段新增进来的亮点业务的负责人。


汪海的名字如今尚未在名单中公示。他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3 年进入阿里时,做的是淘宝的 DBA(数据库管理员),2008 年获得过 Oracle 全球 ACE 的称号,这是数据库公司甲骨文根据技术能力和对社区贡献授予的荣誉头衔。


在阿里的前十年,汪海几乎都在与淘宝不断膨胀的数据打交道。作为数据平台事业部的负责人,他带领的团队开发出了 “数据魔方”、“淘宝指数” 以及 “淘宝时光机” 等数据产品。


不过他本人对数据技术的深入并不恋战,2009 年接受《腾讯科技》的采访时就表示,“新的挑战可能更多是技术以外的东西了。”


2013 年,阿里为了无线化转型,进行组织架构大调整,成立了 25 个事业部。当时阿里合伙人、十八罗汉之一吴泳铭(花名无邪)分管了无线事业部、音乐事业部、旺旺与客户端事业部,而汪海则担任了无线事业部资深总监,负责微淘业务。


随后几年,汪海又转岗阿里客服部,担任客户体验驱动及创新中心副总裁,负责会员业务,向当时的阿里集团首席客户服务官戴珊汇报。


在进入 B 系之前,汪海的标签仍是与数据、技术绑定,很少公开作为某一业务负责人出来站台。


B 系是阿里内部的概称,旗下业务包含 1688、阿里国际站、零售通、农村淘宝、速卖通等。2017 年,戴姗工作轮岗,担任 B2B 事业群总裁,成为 B 系业务的领头人。汪海也随之进入中国内贸事业部(CBU)担任总经理,负责 1688 的业务,此后才在媒体中有了更多声音。


汪海是技术出身,为人亲和,内网对他的评价标签是 “可爱”,但跟他共事的人认为,相比技术本身他更喜欢商业,喜欢挑战。


2019 年底,阿里整合淘宝的天天特卖和 1688 旗下的供货中心,成立了 C2M 事业部,汪海则接下了 C2M 事业部总经理的兼职,前端对应的产品即为淘宝特价版。2020 年 3 月,淘宝特价版战略性地重新上线,汪海对外的公开职务又多了一项。


从聚划算到淘宝特价版


淘宝特价版其实早在 2018 年 3 月就已经上线,主营各类折扣小商品,不过在供给上和淘宝平台并没有差别。而在战略地位上,虽然目标指向拼多多,但内部不够重视,并没有团队专门运营。


有了解那段历史的阿里人士称,当时兼职运营淘宝特价版的是淘宝事业群的 “天天特卖” 团队,负责人是唐宋,向蒋凡汇报。对内部来说,淘宝特价版和天天特卖基本是划等号的。


拼多多那时还未上市,2018 年第一季度年活跃买家不到 3 亿,月活用户也不过 1.66 亿。阿里多数员工看待拼多多都认为是 “低配版的聚划算”。


到 2018 年的双 11 前后,拼多多增长超出阿里的预期,开始被列为第一竞争对手,而被推到前台应战的第一选择却并不是特价版,而是被称为 “倚天剑” 的聚划算。


聚划算在阿里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2010 年刚上线时,就在 “千团大战” 中成为实物团购的赢家;2012,聚划算又从淘宝拆分,成为七大独立事业群之一。当时马云戏称这些事业群是 “七剑”,而聚划算就是 “倚天一剑,谁与争锋” 的 “倚天剑”,突出的是其爆发能力。


不过此后,聚划算的使命开始转变。2016 年,聚划算与天猫市场部合并,成立营销平台事业部,成为一个中台型业务,为商家提供营销服务。


外部评论多认为,聚划算失去独立发展的机会,给拼多多崛起留下了缝隙。内部也觉得,聚划算本身作为团购模式,整合营销和供应端可与拼多多一战。由此,狙击拼多多的要务就落在了聚划算身上。


2019 年 3 月,聚划算启动战略升级,将淘抢购、天天特卖整合成为一个入口,蒋凡也被赋予重任,兼任淘宝、天猫总裁,统筹内部的流量分配。


有熟悉当时聚划算升级情况的阿里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当时聚划算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贴着拼多多打”。


不过很快阿里内部就发现,聚划算的这套模式不管用。原因很简单,对聚划算来说,9 块 9 的路线怎么都回不去了。他们总结,不管是产地农产品还是特卖团购,跟拼多多的对标其实都是错位的。


这也跟聚划算当时的位置有关——它仍然在天猫体系之内,做的至多是品牌下沉的事情,搜索和排行权重也绝对不是低价。


到 2019 年末,聚划算的重心开始转移,从全面对打拼多多到遏制拼多多的品牌上行。12 月,“百亿补贴” 上线,并逐渐成为内部一个权重越来越大的入口。


本质上,根植于天猫内部的聚划算从狙击拼多多一线的位置退下,与淘宝 APP 难以在升级和下沉两种消费逻辑上取得统一有关。阿里需要一个独立的端口去承接这些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户。


当时,天天特卖已经验证了工厂货的模式。2019 年 4 月,天天特卖工厂直营店在淘宝上线,一年时间就做到了接近 1 亿的店铺用户。


知情人士提到,天天特卖那时还是个小团队,一面做着小规模工厂数字化的改造,一面开始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模式跑通后,与工厂运营更熟练的 B 系结合是水到渠成。


于是,2019 年 12 月,C2M 事业部成立,1688 总经理汪海接替唐宋成为淘宝特价版负责人。唐宋则调任闲鱼,担任总经理。


当时,被合并的天天特卖属于淘宝事业群,1688 旗下的供货中心则属于 B2B 事业群,于是负责人汪海开始向蒋凡和戴姗双实线回报。


“特区型” 业务


淘宝特价版在 2020 年重新上线,公关策略上开始强化 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 工厂直连消费者)的叙事。


当时正值疫情,国际情况严峻,很多依赖出口的外贸工厂受到打击。根据商务部数据,整个第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都是负数,其中 2 月份的负增长更是达到 40.6%。


淘宝特价版抓住了这波供给的红利,开始用零门槛入驻和流量扶持的方式吸引工厂。根据阿里的公关口径,到 5 月,已经有 28 万外贸工厂入驻平台。


与拼多多相比,淘宝特价版的流量优势在当时并不明显,但后者在对大工厂的运营上投入更多。这得益于汪海此前在 1688 业务上的积累,根据一名厂长的回忆,汪海本人会亲自参加 C2M 大会,与厂长们穿一样的活动文化衫,与大家一起拍大合照,营造出打成一片的氛围。而淘宝特价版提出的 “超级工厂计划” 本质上也是抢夺大工厂资源。


到 9 月,淘宝特价版与 1688 打通工厂资源。这意味着,淘宝特价版与 B 端绑定越来越深,在阿里内部则与淘系关系渐远。


一名淘宝特价版的员工告诉《晚点 LatePost》,到 2020 年夏天,他们就搬出了西溪园区,搬进了 “西溪堂” 创业基地,成为一个 “特区型业务”。


“特区” 在通常的语境下指的是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或特别合作区。在商业组织中,特区的含义包括一个新型业务在组织上的独立运作,比如招聘、考评、财务都有高度的自主权。阿里有特区型业务特点的包括钉钉、阿里云,但淘特算是比较明确被称为 “特区” 的业务。


对淘特来说,“特区” 或许指代了它在大事业群的独立。2020 年底,在淘宝特价版消费达到 1 亿用户时,C2M 事业部正式从淘宝事业群独立出来,汪海的汇报关系从双实线汇报变成了单线汇报给戴姗。


《晚点 LatePost》还独家获悉,今年 4 月初,C2M 事业部更名为淘特事业部,进一步弱化淘宝的印记,强化其独立地位。淘宝特价版目前也正在启动品牌更新,APP 开屏首页已经打出了淘宝特价版更名为 “淘特” 的广告。


淘特的员工提到,汪海在内部讲话中总结,“可以说,在业务和组织的战略方向上,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坚持对了。”


阿里的矩阵战术


独立后的淘特与淘宝、天猫是什么关系,在集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是阿里员工、投资人以及媒体都关心的问题。


阿里最新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提问:“管理层是否考虑,要把淘宝特价版赋能到 7 亿或者 8 亿的用户的规模?如果是这样的话,未来淘宝特价版和淘宝天猫的关系将如何?”


张勇没有给出针对性回答,但他提到,“特价版是我们整体中国零售市场平台的一个非常好的正面补充” 以及 “我们的目标就是形成一个矩阵,能够覆盖到所有的各类不同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矩阵,是阿里早在升级聚划算时就向外输出的战术名词。如今,更能解释矩阵策略的则是独立之后的淘特。


从外部环境来看,阿里现在处在一个全面被挑战的时刻。


2020 年,抖音直播电商成交总额超过 5000 亿,1000 亿是来自抖音自有平台;快手电商则在 11 个月达到 3000 多亿,增长陡峭。


除了抖音京东的第三方平台也在发力,徐雷在几天前的电话会议上提到,要加大国货品牌和新品牌的招商。而这些新品牌、新品类本就是天猫增长新策略中的关键。


拼多多的挑战则更加尖锐,2020 年第四季度以 7.88 亿的活跃买家数超过阿里,又在 2 月份的一天在日活用户数上短暂地反超淘宝。


面对这些挑战,淘系的总指挥官蒋凡曾在内部分享中让大家放松,他说,“淘宝” 有它独一无二的能力和优势,那就是自身的品牌。它可以持续运营、天花板高,对商家来说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但心态放松,应对也必须有。对淘宝、天猫来说,在外部挑战和政策监管之际,它能做的事情就是守住目前的优势地位。从今年官方已经出台的一系列规则变化来看,降低商家的门槛和成本、提高消费者体验,是平台在贯彻的策略。


在矩阵中,这是防守。但淘特,则需要进攻。《晚点 LatePost》曾总结阿里组合拳的打法:上路用流量母体淘宝迎战,成本低;中路,构建一个新的服务场所,改变用户心智;下路则是对外投资。


应对外部的挑战,目前淘宝 + 天猫的种种策略是上路,用提高服务的方式,低成本挖深护城河;而淘特则是中路,在一个新的服务场景里,它需要挑战拼多多,争夺更多用户。


有阿里内部人士提到,目前淘特被定位为创新业务,还在加大投入的阶段,可以亏钱换增长,也可以在基础设施有更多投入。换句话说,相对淘宝天猫可以少赚钱的情况,淘特的现在地位是还可以战略性亏钱。


有拼多多的员工告诉《晚点 LatePost》,淘特最近在挖平台上的商家,在增长上目前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张勇也在财报电话会上回应分析师,“你还问到会不会对竞争对手带来影响?我想淘宝特价版的目标非常的明确,非常清晰,我们也很有信心,这个所谓的影响是马上会到来。”


不过,根据 QusetMobile 的数据,今年三、四月份拼多多的 DAU 在 2.8 亿上下,与淘宝只相差 5000 多万,而淘特的 DAU 还只有 2000 多万,四月的环比增长也几乎停滞。


淘特在过去一年里,依托淘宝导流,同时发力供给端,盘活了阿里既有的工厂资源,也抓住了疫情时外贸工厂焦虑的特殊时机,这是它增长的重要原因,结果上也推动它在内部从一个边缘业务走向特区型业务。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成为一家商业集团里的“特区”,不仅意味着它可以在决策上独立自主,地域上的相对隔离,也需要它拥有独立增长的能力。


供给上,淘特依然在扩大品类,从日用品到农产品,再到特价服饰。与拼多多相比,它的优势在于更简单的运营,未来它能否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和更好的服务留住这些商家,尚未可知;流量上,过去淘宝是它启动阶段的推手,未来它要在何处寻找新的土壤也值得进一步观察。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