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咖门
作者/金语
疫情之下,做生意都开始“谨慎花钱”了。
有的靠“个性”圈粉,半年时间开出6家外卖店;有的推出几块钱的礼物盲盒,开业排队2小时才能买到。先来看店名:王大力第七次创业(下文简称王大力),第一次看到店名多少有些云里雾里,要不是门店头像上的“王大力椰奶“,丝毫不会把它和饮品店联系到一起。
“干过淘宝,开过面馆,卖过水果,卖过猪蹄儿,我觉得我没有失败,就是爱折腾,也闲不住……” 好的,“创业”人设就此立住了,接地气的形象也让不少点进这家店的顾客直呼有趣,想点上一杯试试。有特色的不止是店名,我点了一杯发现,其独特的包装文案,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比如点单过程中,产品名里写着“为了保住绿码!XX第二杯半价”、“为了挣更多妈腻(谐音money)XX第二杯半价”;还有一些单独在售的“周边贴纸”,比如写着“免疫力”的口罩以及吐槽上班苦、道出社畜心理的迷你对联,无不引发打工人共鸣。 外卖拿到手,也让人印象深刻。外包装上不仅有亲笔画,密封纸还写着“王大力提醒:撕破它别撕破脸皮”;产品的杯身上也贴着一张大大的贴纸,上面写着“王大力提醒,收到后6小时喝完”。 我了解到,这个品牌,在去年年底开出第一家店,半年时间陆续在北京开了6家外卖店(1家暂停营业)。产品的价格在17~23元之间,对于北京的上班族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价位。有趣的人设和定位,让这家店在疫情之下取得了不错成绩。综合外卖平台数据来看,如今有4家门店月销售量都超过了2000单。还有顾客调侃:“看来王大力不用再进行第八次创业了。”如今,王大力还在小红书上开了专属账号,记录自己的创业故事,分享粉丝无厘头但有趣的留言,同时还兼任rapper,用唱rap的形式推荐新店。这称得上是一个“精打细算少花钱”的品牌案例,用内容产出撬动流量和销量,把“小成本营销”刻进品牌基因里。就在上周五(4月22日),王大力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则“移店”公告,同样是手写体,官宣将北京呼家楼的店搬到四道口。理由也很直接:竞争太激烈,选择转移位置继续疯狂输出。 可以感受到,“不行就撤”、“说大实话”的生意经已经王大力学明白了。研究了一下这个品牌,我发现他们始终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在大众点评搜索门店具体位置,不难发现,他的店都开在在白领聚集的写字楼内或者商圈里位置偏僻的底商,很难找到,没有堂食座位,面积也控制在20平以内。
这相当于在人流聚集的商圈找到了”便宜“的位置,尽可能让自己的店出现在更多打工人的外卖软件上,增加被选择的机会。除了节约租金,在装修问题上,这家店很符合人设,追求“极致便宜”:从大众点评的照片来看,这家店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甚至通常是一系列饮品设备以及一个放置外卖的吧台,这都为门店节省了前期的开店成本。打开王大力椰奶的菜单,我发现,所有的产品都是椰子水、椰奶的相关延伸。这无形中减少品牌研发以及供应链端的压力。 此外,关于温度,也没有多冰、少冰的选项。王大力直接告诉你,“热的没有凉的好喝,只有一种温度,不加冰块,但比常温凉点”。关于糖度,他们也“有话直说”:产品含有椰子天然果糖,无额外添加,也不能减少,“恐糖慎点”。标准的SOP不仅有利于减少新员工的培训时间,还能有效减少制作时间,提高出杯率。只做外卖,只卖椰子相关,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许会失去吸引力。
品牌起名上,“第七次”、“创业”这些关键词都会吸引关注,让消费者好奇这是一家怎样的门店;
出品上,采用透明塑料杯+黑体字贴纸,质感虽不足,但文案引发共鸣;
社交平台上,记录自己的创业故事,分享粉丝无厘头但有趣的留言,用rap形式吐槽顾客、推荐新店……都是会给年轻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做法。
总之,他们一直实实在在地与消费者聊天、互动,用产品、口感之外的内容走进消费者的心,让顾客对品牌产生认同感。在当下这个“困难时期”,品牌每一笔资金都更需要精打细算、省着花,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做法,值得参考借鉴。用几毛钱到几块钱的成本,玩出各种新花样,还有哪些好思路?结合最近的品牌案例,我发现不少茶饮品牌是这么做的:比如瑞幸最近推出瑞幸 x 椰树联名新品,椰树设计风格的杯套和袋子就具备辨识度,给瑞幸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流量和单品单周超过8100万销售额的业绩。随后,瑞幸做了一件很讨巧的事:公布物料源文件,让网友下载“拿去用”,不增加新成本的情况下,再一次推动用户传播。还有最近的喜茶 x 藤原浩联名,和黑色元素相融合,还把配套的饮品杯、杯套、手提袋、保温袋都变成了黑色。上市首日销量就突破15万杯,创造了喜茶2022年以来新品首日销量的新纪录,也吸引了众多粉丝进行二次创作。前不久,书亦烧仙草上新新品橙漫山茶花,设置活动,到店购买新品“橙漫山茶花”能得到一个山茶花的小发夹,带动到店流量。 还有霸王茶姬,他们近期的开业活动就包括一个“大大杯”盲盒玩法——喝的同时可以撕开底部抽奖,盲盒内容也加大了Gucci礼盒,YSL小金条口红等奖品比例。这一玩法激发了年轻人的参与感和胜负欲,让开业的火爆程度也超乎想象。疫情之下,不确定因素增加,今年大家过得都很“难”。越是这样的艰难环境,越需要我们做好能做的事,用这些不大的投入,给品牌创造更多的收益。所谓小成本营销,本质就是将内容变身流量,从而带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