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小米难熬
燃次元| 2022-03-23 10:09:58
小米科技

头1.jpg

来源/燃次元

作者/曹   杨

3月22日,小米集团(01810.HK,以下简称“小米”)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财报。与此同时,小米还发布了不超100亿港元的回购计划。

受此消息影响,3月22日收盘,小米在港股大涨6.13%,收报14.2港元/股,总市值3560亿港元。

财报显示,小米2021年四季度总营收达856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注明则同),同比增长21.4%;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45亿元,同比增长39.6%。2021年全年,小米实现总营收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为220亿元,同比增长约70%。

按各业务收入来看,2021年全年,小米手机业务的收入为2089亿元,同比增长37.2%。在IoT与生活消费品方面,全年的收入达850亿元,同比增长26.1%。在互联网服务方面,全年收入达282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在2021年被唱衰的互联网广告收入达181亿元,游戏业务达9亿元。

在财报中,小米写道,2021年,尽管受到核心零部件全球供应短缺及新冠疫情持续等影响,我们仍坚定执行既定战略,全年营收和利润均达到显著增长,各分部业务全年收入均创历史新高。而广告收入的增长,则主要得益于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高端手机占比提升以及商业化能力的增强。

“高端手机”成为2021年对小米贡献最多的业务之一。

财报显示,2021年,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远超2020年全年约1000万台的水平。按出货量计算,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占比由2020年的约7%增长至2021年的约13%。

在境外,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样取得快速增长。2021年,小米在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60%,占比较2020年提升约6个百分点。

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小米在零售价350美元或以上的境外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三。小米强调,“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手机高端化战略,不断提升在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力。”

对此,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美炳分析表示,不管从智能手机业务的销量还是营收来看,小米的这份财报都是不错的。不过,数据之外,关于小米高端化,还有更多值得去关注的点。“或许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并没有取得如财报所说的好成绩。”

对于业界所关注的造车业务,在财报和电话会议中,均未有太多提及。这对于外界而言,难免有些失望,毕竟,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造车曾被认为是小米未来的重中之重。至少,从雷军开始决定造车开始,就向外界传递的是这样的信号。

在更多业界人士看来,小米的路,已经越来越难走。在其核心业务手机版块高端化上下承压的同时,造车也远比想象中要艰难。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便对燃财经直言,小米在手机领域一直对标苹果,想走高端路线,但目前的状态来看,小米既要站稳高端又要造好车,挑战很大。

01高端化艰难

“高端化”不仅是小米的当务之急,更是其必须要做的事情。

2022年2月8日下午,小米集团举办了虎年开年来第一次重要会议——高端化战略研讨会。会上,小米明确表示,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我们会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战略。

而这条被小米称之为坚定不移的战略,已经走了两年之久。

2020年年初,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便在小米10的发布会上表示,小米手机正式冲击高端市场。当年年底,小米则发布了新十年的首款旗舰手机小米11。凭借着小米11,小米也在高端市场有了席位。去年12月21日,雷军则更是放出豪言:“小米高端手机正式开始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

高端背后,主要是更高的利润,这一点从苹果的利润率中便可窥视一二。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公布数据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尽管苹果公司对全球手机出货量的贡献一般,但该公司在全球手机市场的营收和净利润依然表现强势。在营收方面,苹果公司的营收占全球所有手机厂营收的40%,但利润却占全球所有手机厂利润的75%。

林美炳分析表示,如果从财报“小米3000元以上的机型销量超过了2400万台”就表示小米整体高端化进程获得了成功,未免有失偏颇。事实上,小米所谓的高端手机是通过降价去实现其销量的提升的。除此之外,从均价维度来看,小米的高端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成绩。

财报显示,2021年,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ASP”)由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每部人民币1039.8元增加5.6%,至报告期的每部人民币1097.5元。小米将这一上涨归因于,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比例增加所致。

然而,林美炳直言,从1039.8元上涨到1097.5元,仅差了57.7元。但2021年不管是供应链影响还是芯片涨价以及物料涨价,可能都不止增加57.7元。与此同时,林美炳还表示,小米一直在强调研发力量和研发投入,但实际上小米的高端产品品质并没有做得那么高端。如小米11在2021年身陷“发热门”,小米折叠屏手机也需要不断的通过降价来提升整体销量。

但高端化是小米的重要战略。在近几年里,高端化战略始终被市场津津乐道。

2019年的9月初,小米在资本市场迎来至暗时刻,其二级市场股价一度跌至8.28港元/股,较发行价17港元/股跌去一半。4个月后,雷军正式宣布了小米冲击高端市场,随后,小米股价迎来了“春天”。短短一年之后,小米股价便站上了35.9港元/股的至高点,市值涨至近9000亿港元。

可如今,虽然高端的故事还在讲,但股价却与两年前,呈现出了另一种走势。截至3月22日收盘,尽管小米股价报收14.2港元/股,但较2021年年初创造的35.90港元/股最高点,一年时间股价跌幅依旧超60%。

02造车,必经之路?

造车在过去很一年里,一直是小米最为受业界关注的点。然而在官宣造车之后的第一个财年的年报中,对造车并未有过多的提及。

在财报中,小米表示,继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并表示,保持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实际上,不仅仅是财报中鲜有提及。在过去的一年里,关于小米造车的消息,似乎更多的是来自媒体的猜测,其真正的实质进展,外界知之甚少。就连向来爱在微博分享小米动态的雷军,微博与造车相关的内容也少之又少。

因此,当近日手机中国消息,小米京津分公司总经理罗宝君表示,“小米之家形成闭环的最后一块是新能源汽车,今年的第三季度就能看到工程样车,一定会突破大家想象”时,便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不过燃财经发现,截止发稿前,“手机中国”已将该消息删除。燃财经就此消息向小米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可以说,这种低调,与当初雷军“雄赳赳气昂昂”宣布造车的情况截然相反。

“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这是2021年3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留下的豪言壮语。其不仅宣告了小米正式下场造车,也开启了小米在汽车领域的“买买买”与“投投投”。

2021年9月22日,小米公司完成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总代价约7700万美元(约人民币5亿元)。

根据小米财报显示,Deepmotion有技术及研发能力,专注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应用提供包括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在内的全栈软件解决方案,能够增强本集团在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上的技术能力。

与此同时,据燃财经不完全统计,小米先后战略投资了数家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业。

天眼查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小米就投资了车载智能硬件研发商睿米科技。2019年6月,又投资了专注于智能车载和智能出行的新案科技;同年11月,再次投资了电动汽车生产制造商小鹏汽车。

2020年4月,小米投资车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博泰车联网。2021年8月,投资智慧泊车管理系统研发商爱泊车。2022年2月,投资了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配件提供商智绿chilye。

除此之外,2021年年中,小米还在其官网发布了多个自动驾驶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具体包括数据平台、毫米波算法、决策规划、感知、高精地图、开发工具、车载基础架构、前端平台开发、嵌入式软件、控制、仿真平台等。

燃财经在近日浏览小米官网的社会招聘时发现,排在第一位的依旧是和汽车相关的职位招聘岗,且注明了“急”。

而对于小米造车的未来,不少业界人士也持乐观态度。

在汽车领域深耕多年的麦卡对燃财经表示,造车有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如品牌形象、产品定义、核心方向、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以及营销渠道。除了核心方向和生产制造没验证之外,其他小米都有现成的。“核心方向指的是,小米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主攻方向,是和蔚来那样做服务,还是小鹏那样专攻自动驾驶。”

“我看好小米的一点是,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容忍度已经很大了,更注重的是体验,而非以前的品牌。比起之前那些品牌,小米起码这么多家店线下渠道相对成熟,跟华为一样,卖起来应该会很快。”麦卡强调。

林美炳对小米造车也持乐观态度,在他看来,小米造车是一个看点,目前电动汽车还在进入期,小米还有机会。如果2024年以后能出爆款产品,有可能改善小米利润率。

孙燕飚表达了和林美炳相近的观点。其表示,新能源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对于整个汽车时代,有点像功能机转智能机的关口。而小米决定在这个关口加入造车队伍,还有一定机会。

03小米依然不易

不过,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小米的未来虽然看上去很“丰满”,但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

在其手机业务端,小米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首先,小米必须正视的是,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正在呈现增长下滑的趋势。IDC数据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自2016年达到高点后,已经连续4年负增长,2021年出货量虽然有所反弹,但同比增长不到5%。

而虽然高端机的出货量看似乐观,但实际上,小米的高端化之路,显然还没有真正找到突破口。

林美炳向燃财经分析表示,小米高端手机突破口仍然是产品力。“能够做出差异化产品,满足高端用户对品质的需求才是关键。”

实际上,2015年以后,小米就一直想冲击高端市场,但是受渠道限制、产品力不足等因素一直没有成功,或者说只突破了3000元价位,离真正的高端手机市场还有一段距离。

如林美炳所言,旭日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Q4全球畅销手机市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Q4超800美元以上全球畅销手机TOP20总销量为8381万部,与Q3季度4901万部相比,增长了71%。其中,畅销机型TOP20中,苹果占据9款,达到历史新高。三星4款,华为2款,google 、一加、索尼、OPPO、荣耀各1款。

值得注意的是,800美元+的畅销机型中,并未出现小米手机的身影。不过根据《报告》显示,2021年Q4全球手机600-799美元畅销机型TOP20中,小米领跑中国品牌,以8%的份额明显超过其它中国手机主流品牌。

林美炳亦强调,不只是小米,荣耀和OV也很难实现高端化。特别是在苹果价格压制下,缺乏核心创新力的公司只能维持在中低端市场。

“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缺乏安卓系,这些手机厂商还是有机会补足国内高端安卓手机的不足。只是目前还看不出哪家厂商能够突破重围。”

而雷军寄予厚望的造车,恐怕也在短时期内难见成效。

如雷军所说,小米造车,确实面临巨大困难。毕竟,现阶段国内造车新势力已迈入万辆俱乐部,传统车企也在疾速转型中。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中,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位列前三,销量分别为58.4020万辆、43.1130万辆和32.0743万辆,同比增长221.3%、177.3%和133.3%。排在4到7位的厂商分别是长城汽车、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小鹏汽车、奇瑞汽车、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

新浪大V、财经类博主乔令同学表示,目前来看,小米造车面临着竞争环境、技术追赶、盈利模式以及供应链等多方面的压力。

在乔令同学看来,当下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在高中低端基本都已经确立。而小米未来的定位会比较尴尬,首先小米品牌一直以来的定位就是性价比,但显然,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不缺性价比的品牌。

技术方面,小米属于跨界造车,即使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但很难做出超越性的亮点。

盈利模式上,在手机领域,小米的线上模式和极高性价比的模式是有效的,也没有遇到太强的竞争对手。而汽车领域不同,特斯拉走的是互联网模式,尽管model3的价格已经低于竞争对手价格,但它的毛利率依然很高,还有着较大的可降空间。

最后是供应链。当下市场的动力电池基本上被宁德时代、LG、松下、比亚迪几家垄断。而这几家(比亚迪暂时还不是)都已经是特斯拉供应商,且产能全部满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尽管这几家大厂也都在扩产,但下游的销量也在暴涨,去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超过1倍,欧美的渗透率也在暴涨,近三年内,下游的需求量依然巨大。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的电池找谁供应?找LG和松下是不现实的,没产能。宁德有产能,但是宁德要承包产线,也就是要先花钱。“如果真的是宁德供应,那这价格战根本打不了。”

乔令同学亦对燃财经表示,小米1000亿元造出车肯定没问题,只是从市场当下的环境来看,小米造车的压力很大,预期不太好,但小米不造车可能会更不好。

“很明显,不管是对小米还是对其他手机厂商来说,手机没有增长空间已经是既定事实,手机未来的增量基本就是精细化运营。”乔令同学补充道。

如乔令同学所说,在《这届年轻人,换手机也需要理由了》中,多位业内人士就曾对燃财经表示,近年来各大手机品牌的创新力度已经弱了很多,相关营销基本上都是在围绕“定价策略”、“扩大内存”、“摄影摄像”,以及“快充和反冲”来进行,而“高刷新率”则成为了近半年国内高端机的一个标志。

然而,真正可以谈得上革命性的创新却不见踪影。早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的智能手机时代处于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孙燕飚对燃财经表示,以小米目前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地位,做高端品牌是必须的,这一点小米创始人雷军已经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或小米内部强调过。而造车对手机业务则是个拉动,这种拉动不仅仅是销量方面,而是为小米手机进军高端品牌的拉动和背书,是科技含量的拉动。

孙燕飚强调,这一点从苹果公司的策略中也可以窥视一二。“苹果之所以处于领先地位,是因为其售卖的不单单是产品,还有科技创新的梦想。小米造车,也是在树立科技创新的梦想。”

正如孙燕飚所说,2021年7月,雷军在“2021年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上荣登榜首。在接受福布斯中国专访时,雷军表示,摆在小米面前的挑战是——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成了全世界消费电子的第一。可能因为我们不做新能源车,就变成了传统的公司,就落伍了。

在雷军看来,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是智能生态不可缺少的环节。“从个人设备到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庭到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今天智能化是主旋律,假如缺少了智能出行,整个智能生态便不完整。”

“小米不做不行,不做,就意味着会落伍。面对巨大的困难,我们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而小米对自己的未来显然也决心坚定,这从其对研发的投入可见一斑。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小米的研发支出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了42.3%。在过去的几年里,小米的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同时,小米表示,未来将坚定不移坚持以技术为本,预计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但尽管如此,现阶段来看,小米的压力依然显而易见,毕竟造车和高端机,一个未成型,一个即便已经提出了2年,但效果并不明显。

不要顾此失彼,或许是小米尤为值得关心的事情。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