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浓度?含量?成分党的坑!
青眼| 2021-03-06 21:32:14
化妆品

微信图片_20210301163346.jpg

出品/青眼

作者/葱白

近日,大分子实验室实名举报“由科丝美诗代工生产的某网红产品宣称含有高浓度玻色因,却检出实际添加量不足1%”一事,在行业内引起了较大关注。对此,青眼联系科丝美诗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确有其事。该负责人称,“涉事产品添加的是浓度为30%的玻色因,并非指产品中玻色因的含量为30%。”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事件的曝光,也暴露了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将“原料中核心成分的浓度占比”与“核心成分在产品中的含量”概念混淆的问题。

成分含量遭质疑

1月27日,“大分子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发布名为“踩雷实锤了!某网红国货玻色因面霜实际添加量不足1%!”的文章(下称大分子实验室文章)称,“今年1月初,大分子实验室对某款宣称30%高浓度玻色因的面霜存有疑惑,故将该产品送检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该产品中玻色因的核心成分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含量仅为0.04%。”

此外,大分子实验室还表示,“既然含量不足1%,那为何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排名成分表的第二呢?”由此,其猜测“这款面霜中,除了水以外其余成分的浓度全部低于1%。”

据悉,“大分子实验室”向该产品的实际生产企业科丝美诗(广州)化妆品有限公司所在地的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实名举报。在大分子实验室的文章中,还发布了一个名为“12315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电话回复”的录音文件。该文章称,“根据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电话回复,‘经调查核实,该生产企业已经承认该面霜的玻色因添加量不足1%。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责令该产品下架整改,后续会有正式文件公布。’”

针对被举报一事,科丝美诗相关负责人向青眼表示“确有此事”,该负责人表示,“涉事产品添加的是浓度为30%的玻色因,并非产品中玻色因的含量为30%。”但是对产品中玻色因具体含量的问题,他表示,“属于研发机密,不方便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3月1日下午,“大分子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删除了上述文章,并在当天重新发布了这篇文章,而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是,将原有文章中的“12315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电话回复”的录音删除了。

青眼发现,目前这款面霜仍在正常销售。此外,截至发稿,青眼也暂未在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官网上看到相关的正式通报文件。青眼多次拨打广州市监局电话意图对此事进行求证,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浓度、含量傻傻分不清
虽然,上述事件孰是孰非暂无定论,但由此事所暴露出的“原料中核心成分的浓度占比(即原料浓度)”与“该原料中核心成分在产品中的含量占比”混淆不清的问题,却引起了行业人士的热议。

成都慧捷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狄磊勤告诉青眼,玻色因是原料的商品名,其核心成分为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通常所说的“30%高浓度的玻色因”,是指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在玻色因这一原料中的浓度占比为30%,这与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在产品中的含量,完全是两个概念。“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这一核心成分在化妆品产品中的含量,不仅取决于所添加玻色因的浓度,还取决于产品配方中玻色因的添加量等因素。”他进一步说道。

狄磊勤以赫莲娜“黑绷带”(即赫莲娜活颜修复舒缓晚霜)为例称,该品牌所宣传的“30%高浓度玻色因”实则是有两层含义,一是产品中所使用的玻色因原料的浓度约为30%,即核心成分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在原料中的浓度占比为30%;二是,“黑绷带”的产品配方中添加了30%的玻色因。“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理论上‘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在黑绷带中的含量应为9%。”他说,“我们经过对‘黑绷带’的检测发现,该产品中,‘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含量的确约为9%,符合宣称。”

众所周知,玻色因原本就是欧莱雅集团的专利原料,该原料的走红与欧莱雅集团旗下多个品牌对其大范围的使用与宣传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赫莲娜旗下的“黑绷带”最具代表性。

根据去年9月份,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征求意见稿)》中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已使用的“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驻留类产品最高历史使用量为10.5%,这一数据与上述成都慧捷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黑绷带”中“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含量的检测(9%)也基本吻合。

此外,青眼在阿里1688批发平台上发现,目前已有多家国内原料生产商和代工厂在销售和使用玻色因。陕西昊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销售的玻色因即为30%浓度(纯度)的液态玻色因,其介绍,“产品除了含有玻色因的核心成分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外,还含有水和防腐剂。”而杭州兴韵生物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公司所销售的玻色因是浓度(纯度)为95%的固体粉末状料体。

由此也进一步说明了,玻色因这一原料的确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浓度,而原料浓度并不等于其核心成分在产品配方中的含量。

不过青眼发现,大多数消费者甚至业内人士对于“浓度”和“含量”概念的区分并不清晰,容易将二者混淆,产生误解。青眼注意到,在大分子实验室上述文章发出后,不少消费者到上述涉事面霜产品的评价页面进行留言,表示“上当了”。

浓度、含量都并非越高越好
事实上,不止是玻色因,青眼发现,类似这种将原料浓度作为卖点的情况在行业内十分普遍。譬如,近年颇为火热的CBD(大麻二酚)。此前溪木源就宣称,“产品不做概念添加,其工业大麻CBD原液,添加有99.9%纯度的CBD(指CBD在大麻提取物中的浓度占比)。”

对此,理性护肤发起人冰寒表示,这样的现状实与近年来成分党的兴起有关。“约在2014年开始,消费者越来越开始关心化妆品的成分添加量,高含量、高浓度成分的‘原料桶’产品受到追捧,而品牌也开始迎合这一转变。”

冰寒说,“一方面,品牌在营销和策划中开始重点打造自家的明星成分;另一方面,其也在不断拔高相应成分的含量数字。例如烟酰胺,从4%到5%、7%,甚至到了20%等,品牌们纷纷在成分数字上暗自较劲。而消费者也不明就里,以为数字越高越好,导致了如今的现状。”

而事实上,并非所有成分都是含量越高越好。冰寒以大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玻尿酸)为例称,“它一般在产品中添加0.1%就会有较好的肤感和质地。如果加多了,比如0.5%,就会太稠了;如果加到1%,那就没法用了。”

而另一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称,“除了考虑功效外,部分产品也要考虑原料成本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品牌又要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因此很多品牌会以原料浓度作为宣传点,但是实际上该原料在产品中的添加量并不多,所以该原料的核心成分在产品中的实际含量并不会太高,就类似于上文中被质疑的面霜。”

对此,广州尊伊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来成也表示赞同。他称,不仅是某种成分在产品中的含量并非越高越好,对于有些原料而言,原料浓度也并非越高越好。“典型如大麻叶提取物,也不是CBD的纯度(浓度)越高越好。”

陈来成介绍,大麻叶提取物核心成分是CBD,在他看来,纯度为60%的全谱CBD油(即原料中CBD的含量为60%)添加到化妆品中的功效最佳。他进一步解释,“因为全谱CBD油是未经进一步提纯和分离的汉麻花叶提取物,里面除了含有CBD之外还含有萜烯、其他大麻素、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植物营养素等从大麻植物中提取的其他物质。而多种物质的协调功效往往是单一CBD的3到5倍。”

此外,多位行业人士也均向青眼表示,“通常低含量的活性物也可以达到功效,甚至是效果更好,不一定非要追求含量的多与少。此外,还要考虑成本因素,以及产品刺激性、兼容性、皮肤耐受等方面的问题。”

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上述行业人士对玻色因和CBD这两种热门原料和成分,在原料浓度、产品含量及使用功效上的分析中,也不难看出,行业对于部分消费者对成分浓度、含量数字的追求及过度追求功效的无奈。不过,随着消费者的愈加理性,这一现象也将得到改善。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