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化妆品报
作者/吴若瑜
近日,就深圳应对亚马逊封店的话题已有12家媒体发文。一份深圳市商务局关于组织召开有关跨境企业座谈会的通知文件,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文件内容称,深圳市商务局就亚马逊大规模封店事件,决定在8月13日上午10:00,召开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座谈会,针对亚马逊“封店潮”事件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进一步制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回归正轨。据界面新闻报道,后续政府将提供哪些具体的支持,会议现场并无提及,可能会在日后公布。
跨境电商企业出现亚马逊账号被封的情况不是新鲜事,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封店行动算是头一遭。自今年4月底起,就有不少国内卖家受到影响,其中不乏头部商家的亚马逊账号被封、产品链接被下架。
从4月30日开始,跨境电商50亿大卖家,亚马逊北美音频产品的第一品牌帕拓逊Mpow,主账号因刷单被亚马逊重罚,旗下606个商品被下架。而后傲基、泽宝、有棵树等国内头部大卖家的多个亚马逊账号被封。其中7月6日,天泽信息发布公告显示,天泽控股子公司深圳跨境大卖家有棵树因忽略平台店铺运营合规性,涉嫌违反亚马逊平台规则,2021年新增被封或冻结站点数约340个。截至公告日,已知的有棵树冻结的资金约1.3亿元,开出亚马逊封店潮中的最大罚单。
据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6月份统计,在此前的两个多月时间,亚马逊封店潮波及超过5万国内商家,已造成行业损失金额预估超千亿元,大量电商企业员工离职。
然而封店潮并未停息,时间已至八月,依然有企业被封店。8月4日,通拓科技母公司华鼎股份发布了公告,通拓科技被禁售关闭店铺数共计54个,涉嫌冻结资金4143万元人民币,占公司2020年年末货币资金的4.27%。
业务对接国内外市场,曾建立豹品淘平台的深圳思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汉武,对跨境电商颇为熟悉,他在接受《化妆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封店潮中涉及的品类不仅有消费电子、家居、健康产品,也涉及到美妆品类。
对于亚马逊为何开出一系列封店处罚,网上众说纷纭,其中有声音认为,封店是因为刷单、刷好评等行为。亚马逊平台在5月20日发布了《致亚马逊全体卖家信》解释下重拳封治的不合规行为中,主要涉及卖家虚假评论。《化妆品报》记者在亚马逊平台官网上也看到平台制定的“卖家行为准则”,准则提出,“不得试图损害其他卖家及其商品/评分或者加以滥用”“不得试图影响买家评分、反馈和评论”。
而出现刷单、刷评论的现象,与亚马逊平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体系有关。跨标云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销量、好评和转化率是亚马逊计算产品排名的三大核心指标,所以销量和买家评价对店家获得关注和提高成交量有直接影响。这也是国内外电商平台刷单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另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刷单、刷好评可能只是表象,封店的内在原因非常复杂。这次被封的店铺主要集中在产品品类众多的大卖家,而经营单一品牌和产品的店铺不容易被封。这是因为大卖家希望仿照京东、淘宝的模式做独立站和平台,与亚马逊平台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到2020年疫情期间迎来发展机遇。如今亚马逊大量封店,导致国内跨境电商企业损失惨重。孙汉武表示,走出封店困局,需要卖家自身扭转逻辑,了解国际交易思维和原则,遵守平台规则和当地的法律规定,重新思考跨境电商企业的生存法则。
7月22日国家新闻办事处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也就此事发表意见:“总体上看,这是外贸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阶段性的‘水土不服’,是‘成长的烦恼’”,“我们将为企业提升风控水平,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对接提供帮助,坚决支持企业采取合理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跨标云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就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补充。她认为,任何行业刚兴起时,处于草莽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操作空间。当后期法律、税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不断完善,其早期存在的问题也会随之暴露。而在平台经营上,若部分卖家刷单刷评,会影响到平台的公平竞争。因此亚马逊平台出手严控,正是对跨境电商行业的一次洗牌,促使卖家今后合规化经营。
另外,对企业来说,无论是做平台还是独立站,都需要做好风控准备。深圳市商务局为解决企业问题,除了召开紧急座谈会沟通情况,还出手扶持企业建立独立站,8月5日,深圳市商务局发出通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应用独立站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并且对符合条件且评审通过的每个项目给予200万元资助。此做法就是提醒企业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如孙汉武所言,至亚马逊“封店”事件之后,跨境电商才真正开启拼产品、拼供应链、拼运营能力的时代。随着事件的平息,跨境电商行业管理力度的提升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跨境电商行业将回归正轨,为市场经营注入出新的能量。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