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灵兽
撰文/十里
头图/壹览图库
“感觉菜价涨了好多。”
正在热午饭的杨鑫(化名)在办公室和同事吐槽:“还以为带饭上班可以干净又省钱,但没想到比叫外卖还贵。”她问周围的同事,“是菜价真涨了,还是我变穷了?”
最近半月,杨鑫发现,菜市场的大葱8块钱一斤,西红柿要4块多,鸡蛋更是堪比车厘子,轮个数卖,反季节的大棚青菜根本买不起,就连往年块八毛的大白菜,今年也要2块钱一斤了。
同事们也有所感,“现在去趟菜市场都得花个百八十,还不算水果的钱,要是再买点儿肉,得200块钱。”
依赖电商平台购买生鲜的袁鹏(化名)也观察到,家附近前置仓蔬菜的价格贵了不少,有些维持原先价位的则是把重量下调了,大多数情况是晚下单还没货,他猜测,菜价上涨,电商备货量也缩减了。
疯狂的菜价接连引起消费者的吐槽,就连对生鲜价格极其不敏感的年轻人也感触颇深,“羊贵妃”、“牛魔王”、“蒜你狠”、“向前葱”、“辣么狠”、“火箭蛋”这些因10年前通货膨胀,蔬菜价格上涨创造出来的热词,再次席卷菜市场。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检测,蔬菜价格已连续8周上涨,2021年第2周,全国286加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12元/公斤,环比涨6.1%,同比涨22.8%。
同时,多位超市生鲜采购员向《灵兽》表示,今年蔬菜、鸡蛋和肉类的涨幅比往年同期要大,青椒、大葱和生姜的价格环比增幅最大。
纵使在春节前夕,蔬菜价格稍涨是符合季节性规律,但今年受到商品需求、供给和疫情等多种外因影响,菜价像只能用“迅猛”形容,而传导到终端后,加剧的不仅是老百姓对通胀的焦虑情绪,还有零售商的成本压力。
蔬菜价格大涨的背后
往年块八毛买到的白菜,今年要1.6-2元/斤;大葱的批发价就涨到7-8元/斤;小米辣更是30多元一斤;大蒜冲破2.5元/斤……这完全击破了老百姓的心理防线。
这背后的根源,要从零售市场上一直存在供求关系说起,即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回落,而供小于求时,价格才会上升,这一点在蔬菜、肉类以及水果等产品上,都体现的愈发明显。
与水果相似,蔬菜生产价格指数同样呈现周期性波动,如果前两年这个品种价格比较低迷,在种植端可能就会减少种植面积,这样的情况下,很难避免一些品种比往年价格高一些甚至高很多。
而今年蔬菜正是按照岔口来供应的。
从涨价幅度较大的品种来看,青椒和尖椒的上涨主要是种植面积的下降,因此市场供应减少。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青椒和尖椒价格走势很差,因此产区对该品种放弃种植,导致2020年种植面积缩减,今年价格骤增。
不仅如此,2019年蔬菜行情整体陷入低迷之中,持续时间非常长,以致绝大部分全年生产的蔬菜基地普遍经营惨淡,入不敷出,亏损严重。
一项数据显示,2019年蔬菜大基地经营状况,全年亏损占7成,持平的2成多,能赚钱的不到1成,受到重大冲击的种植端,在第二年放弃种植。
另外,一位蔬菜批发商告诉《灵兽》,受到疫情的影响,导致农户在3、4月份未能出门耕地,错过了春耕的最佳时机,有些收两三茬的作物收成就降低,这样导致减产。
除供求关系之外,蔬菜运输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价格上涨的原因。
“天气寒冷,拖延大棚蔬菜上市的时间,市面上蔬菜出现供应缺口,但供货商手头库存有限,采购下批蔬菜所花费成本也将提升,现金流不足,只能涨价售卖。”上述批发商表示。
蔬菜种植端本就有“靠天吃饭”的特性,每每寒潮天气时,蔬菜价格都高的离谱,尤其是2008年和2016年的两年。
而今年,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蔬菜的生产、储存和运输都面临巨大挑战,进而成本也相应增加,价格水涨船高。
这波蔬菜涨价是全国性的,但北京地区的涨幅更是“惨重”。
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曾对媒体解释,1月15日之前,由于河北多地出现疫情,进京检查站加强防疫力度,使得一些运输车辆在检查站滞留。但近期又出现疫情,多个进京通道被关闭,使得车辆运输的时间延长。
由此可见,北京地区蔬菜价格的上涨依旧与疫情有关,而河北也是北京的主要蔬菜供应地之一,因此价格比全国平均涨幅还要大。
上涨的不止是蔬菜
一线城市的猪肉和猪骨的价格都是35元一斤,而一般中小城市的猪肉也达到了30元,羊肉价格亦然,截至去年12月第4周,羊肉批发价已经涨到了每公斤83元,市场零售价已突破了每公斤100元,熟羊肉更是突破每公斤140元。
猪肉和羊肉的涨势,带动了牛肉、鸡蛋和鸡肉的上涨,从统计局的数据看,2020年12月,畜肉类价格上涨4.3%,影响CPI上涨约0.2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5%。
对比往年春节,蔬菜价格都迎来一定程度的增长,提前储备食材和制作各种副食品是过年的一个习惯,因此,家庭对食材的需求量增加,价格自然上涨,很多商家也趁着年节适度提升价格,增加利润。
但今年,并不能单纯用常态化来诠释。
在疫情刚开始时,“涨价”的讨论就层出不穷,先是一个相对“危险”的讯号放出——CPI冲破5%。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被用来衡量通胀率,通胀越高,代表老百姓手头的钱购买力下降。通俗来说,就是手里的钱变得更不值钱了。
而到了2020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在公布11月CPI是同比增长为-0.5%,这是自从2009年10月以来,CPI首次出现负增长,这意味着,物价水平跟去年11月相比,是下跌了的,那就说明买东西更便宜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也许数据是真的,只是消费者兜里没钱了,所以觉得什么都在涨。可现在来看,时间不过1个月,国内各项物价开始飙升了。
早在第四季度就有预兆,只是现在传导到居民消费,全球货币宽松还在持续,物价只高不低,现在又恰逢春节,蔬菜价格自然不会降下来。
与此同时,食品价格在全年都涨也不是幻觉。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一年食品价格涨幅较大,食品价格上涨10.6%,涨幅比上年扩大1.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20个百分点,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猪肉涨幅更甚。
食品中,在非洲猪瘟疫情、周期性因素等共同作用下,猪肉价格上涨49.7%,涨幅比上年扩大7.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0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六成多。
肉类价格上涨导致CPI增长,带动蔬菜价格上升。
实际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夏季洪涝灾害的影响,整个2020年菜价都整体偏高。
青椒、尖椒价格已经连续5个月上涨。
据监测,2020年青椒批发均价每公斤5.05元,同比上涨17.5%;尖椒批发均价每公斤5.57元,同比涨19.1%。
从月度看,青椒价格从9月份的每公斤4.2元涨至2021年1月份的每公斤8.4元,累计上涨1倍。同期尖椒价格由每公斤5.1元涨至每公斤11.4元,累计上涨1.2倍。
蔬菜涨价也许只是“引子”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1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中国的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受上年同期基数影响,预计全年CPI涨幅将出现一个先升后稳的走势。
因此,蔬菜涨价也许只是“引子”。而所谓的温和增长大概就是,半个月前的超市30个鸡蛋15元钱,一周前19元,如今27元。
蔬菜价格的上涨,接下来或将引发了新一轮的连锁效应。
一位菜市场商贩称,菜价贵了,明显感觉到老百姓的购买力不如以前,尤其是涨幅最大的蔬菜造成积压,大家觉得贵就不吃了,总有相对便宜的菜,但却难住了我们卖菜的。
而餐饮业的日子也会不好过,过去一年,西北、海底捞们涨价纷纷被骂上热搜,如今蔬菜源头开始涨价,它们的成本也会提升,利润降低,可上市企业、连锁企业都如此,中小企业的命运是否也堪忧呢?
菜价上涨引起“轩然大波”后,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声明,将做好节日期间农产品生产供应工作,防止因疫情、恶劣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产销衔接不畅的问题,切实保障人们的“菜篮子”需求。
《灵兽》通过查看北京新发地市场数据,蔬菜价格相较于之前确实有所回落,大葱价格从6.8/斤降到5元,尖椒价格降到5.5元/斤,大体有不到5%左右的回落,但散装鸡蛋依然坚挺,保持在每斤5元以上的价格。
对比超市内,散装鸡蛋的价格在每斤7元上下,但购买者明显不多,货架满满当当,乏人问津。
菜市场商户告诉《灵兽》,鸡蛋涨价一半多,主要是河北石家庄疫情影响,鸡蛋不能进京,批发市场经营鸡蛋的商户大部分被掐断了货源,卖鸡蛋的商户也没有建立起新的货源供应地,市场供应明显不足,导致涨价。
针对涨价,多家超市的负责人也称,今年春节北京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将比往年大幅增加,超市也将增加数倍的备货量,保供稳价。
恐怕消费者要做好应对“涨价”的心理准备,2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通胀压力的锅,又是否该甩给菜价背呢?
24小时热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