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中国饮品快报
作者/小W
编辑/三月
“什么时候开始下一场!”
“上次囤的券用完了!我要直播!”
古茗的市场部员工,最近可能总是突然间会打一个喷嚏。想他们的人都聚集在官方抖音号,集体喊话“快点直播”。
更有人表示,再不直播就取消关注,会绕道去隔壁的某某某消费,因为已经囤了好多券。
直播,正在成为连接茶饮品牌与消费者的重要场景媒介。但这一风潮,考验的不仅是连锁品牌直播间的氛围制造,或者品牌势能,更是一场品牌实力的综合考量。
但熟悉古茗的人都知道,其实该品牌一直在尝试直播,寻求通过新媒体手段和工具给品牌和加盟商赋予额外的能力,正因为如此,要做到为加盟商和消费者负责,古茗力求直播过程和环节把控的完美,所以一直比较谨慎。在网友看来,“有些保守”。
茶饮直播,从斗鱼到抖音
2016年7月底,武汉现象级茶饮品牌泡沫剧推出新品“优油有柚”。这一次推新,不仅联合Uber、当地自媒体,同时还在斗鱼直播间开启直播,当天观看人数高峰期达到14万。对于那个直播还未大力普及的年代,效果惊人。
这一次,可以看作是茶饮品牌在直播间的首次试水。
但,泡沫剧没想到, 四年后直播变得如此盛行。而茶饮品牌们在这个新兴的渠道中,获得了从未预料过的佳绩,比如一场直播卖券突破5000万的古茗;1秒钟直播售卡900万的奈雪。
2020年,受疫情影响,奈雪的茶开始做了新的尝试,在抖音上与薇娅合作,3秒卖出14万杯茶饮和7万多个软欧包。而后与罗永浩直播间的合作中,再造45000张定制心意卡1秒售罄的佳绩。
彼时,茶饮直播还是与顶流主播合作。现在,却大不一样。
5月20日,古茗直播暂停的消息登上热搜。当天直播持续4小时18分,观看人次达到555.6万,据消息显示售卖金额突破5000万。但因系统问题,原本计划2天的直播,仅变为1天。被取消的直播,成为古茗粉丝的“心结”,一直希望品牌方补足。
不仅是古茗,包括茶百道、益禾堂、书亦烧仙草、CoCo都可等茶饮品牌也在直播间释放能量,其销售金额均超过3000万。
全国性品牌的带领下,各区域品牌也开始在直播这条赛道跃跃欲试与践行,形成全国茶饮直播一盘棋的盛大局面。
但,翻看近期茶饮品牌的短视频账号评论后,我们发现,除了对于优惠力度的拥护、品牌的喜爱外,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线上直播狂欢,线下核销犯难
与电商直播购买后发货不一样的是,茶饮直播目前出售的商品主要为“团购券”。
理论上,购买券的消费者仅需打开短视频平台上的商城,在我的订单中找到购买的消费券即可到店核销,操作步骤很简单。
但,也并非如此简单。
多个茶饮品牌的短视频号中,消费者留言,自己所购买的券到店后并不能核销。第一个原因是门店小程序与核销功能未打通。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门店表示未参加活动,不予核销。
通过了解,想要打通直播券的核销,需要打通商家小程序与发券平台侧打通程序对接端口,涉及到订单,支付等模块。这一步只要总部小程序后台完善,基本上并无阻碍。
难,则难在第二点。
由于团购券的价格往往低于正常售价很多,而茶饮品牌的加盟商则需要顾及其实际利益。虽然团购券有引流作用,但核销完毕后,一杯茶的利润远远达不到预期,这也导致了不少加盟店即使有单,也不愿参与核销的流程。
一位茶饮加盟商告知,过去在门店做促销时,总部或多或少会根据活动进行原物料的支持。但直播售券的活动,却未得到支持,难以让他们继续跟进参与。
站在总部的角度,当下的直播与过往单一门店做活动不一样,总部的费用大部分会花在直播间的打造之上,包括流量、主播费用等等。这一部分投入的增多,使得他们没有太多余力再去支持门店。
最大的支持,就是引流到门店,使得门店获得变现。
新兴的消费渠道,所带来的不仅是一次体验的变革。考量的更将是品牌总部对于加盟商关系、产品价格、产品体系的重新梳理。
不限于促销,直播间还有更大价值
在直播团购的赛道上,不断诞生千万量级的神话,也使得不少茶饮品牌摩拳擦掌。但仅仅只做促销,注定难以持续。
今天很多看起来的爆发式增长,大部分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而非一日之功。比如CoCo都可其实很早就在做短视频,来积累品牌影响力,古茗也是第一批入驻抖音生活服务的饮品品牌。
短视频也好,直播也罢更多的是一个与粉丝沟通、亲近的平台。在内容与互动中,产生信赖后再推出相应的服务,有助于更持续的品牌价值输出。
如果依赖纯粹的低价或者短期的集中曝光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通过品牌或产品的特色以及持续地用户沟通来建立心智,很难形成一个健康的经营体系。
上个月,我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中发了一条消息,内容是要卖一块“99元”的砖头。
对于这块砖,他这样描述:
它是一块敲门砖。
昨天和明天,
无数人弯着腰给他递软糖,
我们选择砖,是想在人情之外,
干干净净造壁垒。
它是一块垫脚石。
创意
从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玩意儿,
踩在我们小小的智慧上吧
它很牢固,根植于生活而非学科
不及文学涩口,远比爆米花果腹,它可以
让你的谋略阶段性高出那么一截。
……
文章发出来后,我认识的许多人向其转款。是这些文字打动了人吗?或许是,或许也不是。
点点滴滴叠加后的文字,只是我这位朋友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一块砖头的深情切意。但让我们这帮人愿意头脑发热去买块砖头,则是源于与他聊天、交流时产生的信任,因为是他,所以感觉不会出错。
当你拿着99元买块砖,发个朋友圈,也是一种“炫耀”。
这与品牌经营一样,动辄数千万的团购订单,绝不仅仅是一时的流量输出而来,更重要的是长期线下品牌力的积累,或者是某个主播的知名度带来的信任背书。
但,当你仅仅停留在牺牲利益,换取信任时,一旦不再做促销,他们又会转头去向谁家,就不得而知。
星巴克、喜茶上百元的杯子,我那位朋友99元的一块砖,能够让粉丝买单,一定不是推流营销所带来的结果。
长期的人设输出、品牌形象塑造,才能让他们“一呼百应”。这种付出你可以比喻成“智商税”,但也可以看做是“情感变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直播间,茶饮的直播间,应该不只有“宝子们,最后一波福利,赶快下单”的喧嚣。用心和消费者沟通,制造一点让他们情感共鸣的内容,也不是不可以。
直播,还大有可为。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