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未来迹
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电商开拓费用越来越高,收益却越来越低;你是不是也想回头做好实体渠道,却发现时过境迁,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
原本开着几家店,悠哉悠哉每年跟着品牌全世界旅游的你,最近几年在渠道分流、价格崩塌、零售寒冬、疫情影响一拳又一拳的打击下,是不是正左冲右突,跟着别人“前店后院”,搞了一堆项目,卖了很多卡,最后发现业绩仍然每况愈下。等到冒出想关店的念头突然发现,还欠着消费者“几十万元”没有用完的预存“卡”,成了连“倒都倒不起”的化妆品店老板?
5月10日,第六个中国品牌日!无论是品牌商、代理商还是零售商,所有正陷在流量争夺战中焦虑不堪的创业者们,都歇一歇吧!清空所有负面情绪让自己安静下来,围绕“品牌”两个字的内涵,做一些思考和复盘。
流量焦虑和价格崩塌的根源在哪里?
过去几十年,本质上来说,所有生意的增长都离不开两个红利——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
任何一件普通的商品,只要乘以14亿中国人,就会变成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任何一件名不见经传的商品,只要插上“流量”的翅膀,就会万丈高楼平地起。
所以,过去几十年,对于所有的中国企业来说,本质上都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里有流量,哪里有空白市场就往哪里去。从而出现了两种最基础的营销手段——促销和“种草”。促销是为了获取新市场,种草是为了获取新流量。
但是今天,当2021年中国人口增长跌回历史最低水平,即将进入负增长之后,人口红利正越来越弱;当2021年中国网民人数突破10亿,年增长速度跌到4%的时候,流量红利也正越来越弱。
而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供应端的产能还在不断增加。当过剩的供应找不到新的市场,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对存量市场的争夺和内卷。这时候,促销就变成一场消耗战,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最后整个价格体系崩溃,会导致量价齐跌;而“种草”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这时候,到底是“要增长还是要利润”就成了一个很痛苦的抉择,流量焦虑由此而来。
值得所有创业者注意的是,这种改变是一种“生态级别”的底层逻辑的改变,和之前平均每5年一次的渠道变革是截然不同的。因为,为了应对这种改变,人类甚至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的产能大爆发,当欧洲市场的需求不能承载时,引发了血腥的全球殖民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的产能大爆发,当欧美各国不能均衡发展时,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年后,1955年大卫·奥格威在《形象和品牌》一文中,正式提出了“品牌”这个概念,人们才逐渐找到不通过“枪与火”争夺市场的系统性方法,全球商战才走出蛮荒,走向文明。从用战争争夺肉体,变成了用品牌争夺“心智”。
从这个角度讲,打造“品牌”是存量争夺时代,最文明的竞技方式。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公司与公司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皆是如此。
也因此,打造品牌才上升到国策高度,国务院专门设立“中国品牌日”。
潮水退去,产品正成为品牌的唯一护城河
在中国商界,有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但却常读常新。
故事说的是一部分温州商人在早期进行资本积累时,敢于将“假冒伪劣皮鞋”卖给天下人,但回到村子里,却很少敢借钱不还。因为,卖一些“质量不好的皮鞋”给消费者,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不会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但是一旦回到村子里,借钱不还就会分分钟信用破产,再也借不到钱。
这简直像整个中国商业发展史的隐喻。
在有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的时代,很多人似乎都可以靠“卖质量不好皮鞋”生存,甚至活得很好。但是当红利消失,潮水退去,所有人一下子回到了“村里”,“烂皮鞋”就再也没有市场了。认真做好每一双皮鞋,认真履行每一次承诺,才能生存下去。久而久之,“村里人”会给你贴上一个标签,并写上“靠谱”两个字。这时候,你就成为了一个“品牌”。这时候,你就会吃到“品牌”的红利,因为“村里的人”在找你买皮鞋或者借钱给你的时候,就会“不假思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分析了人类的思考方法。他说人脑当中有两个系统,一个叫直觉反应,一个叫理性思考。丹尼尔通过研究证明,人在绝大多数时间,是通过直觉反应来判断世界的,因为理性思考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但人类的大脑有个自我保护机制——大脑只能消耗所有人体总能量的20%。
所以,从生物学的角度,品牌所要争夺的消费者“心智”,终极归处是人脑的“直觉反应”和“不假思索”。这就要求企业持续给消费者输出“稳定、安全、可靠”的信息,而这种信息的输出不可能建立在虚无之中,必须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也就是“产品”作为载体。
这时候,当我们拨开营销学的重重迷雾,直达底层逻辑就会发现,正在到来的新时代,尽管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所有的商业竞争都终将回归“产品”本身,是未来十年少有的确定性。
24小时热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