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作者/ 蔡大柒
只要行动
就有巨大的意义
去年公司的战略研讨会,我们就判断了今年会比较艰难,但上海这次疫情比预期更难,物流的紧张,平台运力的紧张,是之前没有想到的。玛尚诺所在的9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苏州、成都和武汉,无差别地受到了疫情影响,没有一个落下。在上海,我们有近30家店,营收占到了绝大部分,影响挺大的。现在有几家保供店在运营,相信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店复工,来做社区团购。要感谢相关部门,能申请到了上海市保供单位,这只是第一步,员工还要通过居委会、物业的层层审核才能进到商场工作。时间上会有一个滞后性,第一家店开了一周后,开出第二家店。保供店主要做两三款比较简单的套餐和小食,由店长组织往周边的小区配送。小区起订量是5000元,因为员工不多,一家店也就两三个人,一个店只能保证2~3个社区的订单。员工出了小区之后不能回去,吃住都在店里,从早上8点钟开始,到晚上九点十点,连续作业,压力比平常大很多。另一个业务是半成品团购,仓库里原本门店要用的原材料,通过快团团等平台预定,从仓库出发,按照路线配送过去。一是玛尚诺能在上海老百姓最难的时候,带去关心和关爱,解决一部分需求,这个意义是非常大。二是对内部伙伴的激励,整个公司看到上海的伙伴还在行动,都会受到激励。不能躺平,只要在行动,就是巨大的意义。三是在门店工作的员工,也会有相关的补贴,能挣到钱,就能更好地活下去。这些奋不顾身站出来的员工,都是公司的财富。四是通过实战,检验社区团购这个模式,把流程打通。大家能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经验,好的,不足的,都是很宝贵的。这一两个月,难免会有着急焦虑的时刻,毕竟在9个城市有一千三四百名的伙伴,大家都要挣钱养家。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积极自救,所以现在比之前还忙碌,要协调方方面面的资源,事情要想得更细一些,更长远,尤其对伙伴的关心,要更到位一些,如每个工作日下午分享知识,配送物资,进行心理疏导等。玛尚诺有几个积极自救的方法,像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回归基本功,开源节流,重视对员工的关怀。这一波疫情过后,餐饮模式也会调整,不像之前那么依赖堂食,应该把堂食、外卖、社区团购、企业团餐、社群等多种方式结合在一起。门店既是一个餐厅,也是贴近老百姓的百米前置仓,双重定位,把业务都结合起来,活力可能会更大,生命力会更强。我们的团队也在这一阶段,收集了很多信息,哪些产品消费频次更高,更受欢迎,这些可能是我们未来的研发方向。我们做了很多次迭代,尝试了很多之前没做过的事,速度也要快,如果按照原有的节奏和思路继续做的话,就可能命悬一线。而之前不够细致的地方,如对员工的关怀,现在也在不断深化调整。
不能团灭
自述人:王晓东,旗下有4个品牌,20多家门店,包括6家正餐厅掌柜的店和10多家当家水煎包。3月中旬开始,一部分上海居民就开始居家隔离了,那时候门店还开着,开始做一些可外带外送的东西,像槐花芽菜包子、黄牛肉包子之类的。到了3月底,门店就基本上不让开了。我当时留了个心眼,浦东成山路的一家店,有六七个员工,当时就留在了店里,也没啥准备,被子也没带,员工开始时就盖着台布,睡在桌子上。店里的厨师长会开车,他就开着唯一的一部商务车,每天晚上去买菜,那时候菜场、批发市场都还没封,然后再搬到店里加工或者分装,再送出去,忙起来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这么土枪土炮地干。
当时大家封管在家,物资紧缺,需求量特别大。我们就采购了大米、油、盐、面粉、蔬菜和肉类,能采购到啥,就卖啥。分拣量也非常大,只有七八个员工在忙活,但效率很高,当天就能配送完。人力紧缺的情况下,根本没精力做外卖,只能卖生鲜了。
到了第三阶段,人手就逐渐多了起来。
4月中旬拿到了保供申请后,成山路店就忙不过来了,大家的需求也开始改变了,米面粮油囤的差不多了,我们就开始再奉贤的中央厨房生产一些卤味。难在申请保供证明,难在运输上,原材料怎么运进来,产品怎么运出去,难在人工上, 员工来工厂,又回不去,只能住在厂里。但即使有三个员工能出来,那也要上,先进到厂里,把卫生打扫起来,再协调各种关系,慢慢把人加到12个。物流的问题,也是各方协调,靠合作伙伴,把原材料运进来,再借助他们的渠道,配送到上海各地。各地的防疫要求不同,运力也不充足,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推进下去,有时候一个电话要打个四五十次,才能接通。再困难你也不能躺平,抗压力始终要有的。像我们干餐饮这么多年了,也知道躺一天就头疼一天,你还有那么多员工等着吃饭。这时候了,也还有人一直找你要房租。去年发展挺快的,当家水煎包一口气开了10家店,但这种重资产的门店风险还挺大的。我们现金流基本上是顶不了一个月,手里有几百万,但每个月发工资也要这么些钱,可能发完工资就断流了。现在只能靠社区团购,解决员工们吃饭的问题,运力有限,配送有限,员工有限,生产力也有限,一家门店加上中央厨房,一天最多能干到10万块钱。现在卤味的价格是按照零售体系走的,比门店要低一些。我们有实体店,也是上海名牌,社会责任还是要有的,所以一直没加价,只保持了基本利润。20个员工的产值,肯定养不活全公司400多人。但即便这样,也不能躺平,人心散了,状况就会更差。能开工就让大家动起来,给团队一点信心,至少还有几个部门在作战,没有团灭。以后的话,像掌柜的店,要把成本降一降,人力、食材、租金都调整一下,特别贵的店扛不住就关掉,然后做一些新的门店模型;还要发挥好中央厨房的功能,把自己有特色的半成品跟预制菜卖出去。上海毕竟是国际都市,任何一个菜系都有市场,每个人都想吃家乡菜,上海也有一两百万的河南人和三百多万中原人。以后可能不是扩张战略了,而是精品战略了,把食材选得再好一些,让家乡人吃了都能感动,那就行了。当家煎包店,就把它做成社区店,以社区刚需为主,投资轻一点,回报快一点。3月初,我们还很乐观,还开玩笑地说,经历了武汉疫情,现在这些都不算什么。但上海疫情的发展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没办法做一个长远的计划,基本上团队会三天左右碰一碰,调整一下计划。做社区团购呢,是因为一个住在公寓里的老顾客,一开始以为只是封个四五天,就准备了些方便面、自热米饭,后来就一直封控,出不来,也买不到吃的。他就在我们微博下面留言,说已经很多天没吃到热食了,非常想念小炒黄牛肉的味道。内部知道后,给方舱送餐的员工,就把自己预留的饭送了过去。那个顾客就特别感动,发了一条微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上留言,我们也发现了上海有很多生活无法保障的人,想帮一下,就开始给大家送一些盒饭或者油、蛋、米之类的物资,但一个车子跑一天,只能解决四五十个人的需求,还有大量的顾客需求没办法解决。当时有大量品牌在做生鲜团购,但我们觉得大家封在家里一个月,每天三顿饭都做腻了,我们的顾客多是年轻人,看到有外卖一样的餐送进来,就会感觉到正常生活就要来,再加上我们本来就比较擅长快炒,所以就选了3份套餐作为团购产品。一是要照顾好员工,在门店工作的员工,要保证好他们的休息,尽量两班倒,还要疏解他们的心理,像疫情带来的恐慌啊,高强度工作压力等等。一部分员工分离出去做司机的,因为被感染的风险比较大,所以要做好全套的防护措施。还要有客服团队去安抚顾客,大家封闭在家里那么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平台可以送点吃的,但因为人力或者运输问题,送不了,肯定难以接受,肯定需要人去安抚。我们有一个店开在金桥园区里,因为有疫情就封闭了,店里一个厨师长和四五个员工也封在里面。当时外卖平台还能运作,他们每天都能接受到非常多的顾客咨询和订餐电话,但那时候,餐厅里已经没有太多食材了,只有鸡蛋、米和油了,存量也多。于是,他们就自己研发了各式各样的炒饭,15到20元,没有起送量,1份也送,每天差不多有2000多笔订单。顾客的好评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良心”。上海市场一直是大米先生的重点市场,差不多有六分之一,约106家门店在上海,现在只有十几家店作为保供单位,还在运营。疫情确实让我们的营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运营的支出成本也非常高、原材料成本、2000多名员工的薪酬、房租等都是比较大的支出。尽管面临这么多困难,我们依然觉得,做为快餐连锁品牌,当初来到了上海,享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红利,现在这座城市有困难,就应该去承担这份社会责任。我们也认为,无论疫情带来我们多少困难,都应该行动起来,积极自救,绝不躺平,哪怕只能做一点点,也要做,希望能给行业、上海市民,包括我们的员工,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