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斑马消费
作者/范建
随着4月13日上井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日料第一股”也即将诞生。
2004年,台湾人王荣富在上海创立日料放题餐厅上井。所谓放题,类似于自助餐,但与普通自助餐把食物陈列出来不同,日料放题讲究即点即做。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日料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上井也逐渐在中国市场扎根,2010年进入东北和西南开启全国化战略,2017年被中国饭店协会评为“中国十佳日料品牌”。到现在,上井在全国18个城市拥有46家餐厅,其中自营店35家、加盟店11家,成为中国最大的日料放题餐厅集团。与其他餐饮门类相比,日式放题料理是典型的“慢餐饮”。上井精致料理讲究“极致的用餐体验”,整套用餐流程比西餐更甚,性子急的人或者赶时间的时候,根本欣赏不来。公司也特别讲究堂食,体验餐饮文化的现场感。直到近年因为疫情原因,整体营业时间变少,才在个别餐厅特别开发了午餐定食外卖服务。相较于其他餐饮巨头,上井的发展也比较慢。开业6年才选择走出上海,经营15年也只开出了50多家门店,2020年的疫情让加盟店一年关掉14家,直到现在门店数量都未能恢复。毕竟,动辄六七百平,配置的人员也相对较多,导致上井品牌的餐厅现金投资回报周期达到24个月。同时,因为高端餐饮的定位,上井餐厅在城市内的分布非常分散,平均每个城市只有两三家,影响了整体的运营效率,不利于商业模式的复制。
但是,这种全方位的“慢运行”,并未影响公司的运营和发展。2019年-2021年,自营上井餐厅每天服务的顾客总数分别为3207人、3278人、3673人,可能是推出了优惠策略,顾客人均消费有所下降,分别为305.8元、275.8元、282.7元;餐厅平均每日顾客量分别为107人、99人、108人,餐厅日均销售额分别为98.02万元、90.41万元、103.85万元。同店对比,虽然销售额、翻台率2020年有所下降,但2021年基本都实现了恢复。表现到业绩上,2019年-2021年,上井实现收入3.25亿元、2.47亿元、3.60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分别为4815.9万元、1465.0万元、3106.2万元。毛利率分别为61.96%、60.76%、57.69%,净利率从14.82%下降至8.63%。虽然有所下降,但在疫情的影响下,这一业绩水平,对于走钢丝的餐饮企业来说,还是难能可贵。高端餐饮消费人群固定,价格高昂辗转腾挪的空间比较大,都是其稳住基本盘的重要原因。上井创始人王荣富已年近七旬,公司已经在谋划二代接班。目前,王荣富担任公司董事长,其子王韦钦出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王荣富的妹夫王文旭也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作为典型的家族企业,王荣富、王韦钦、王文旭,以及王荣富的另一对儿女王皓洁、王承羲,分别持有公司32.15%、12.10%、8.08%、9.78%及9.78%的股份。
在上井谋划港股上市之际,公司开启了创立近20年来最大的业务转型。今年初,公司在主品牌上井之外,面向年轻顾客推出了面积更小、消费更低的附属品牌俩俩和牛,突出“实惠好玩”的品牌主张。目前,已经在大本营上海开出首店。老一辈创业者醉心于日式餐饮的匠人精神,慢火细熬;新一代掌舵人想要谋发展,便只能跳出预设,猛火爆炒。2022年-2024年,上井精致料理分别计划拓展新店6家、8家和9家。新品牌俩俩和牛计划新开门店13家、23家和23家。其中,俩俩和牛日式烧烤准备每年开5家,俩俩和牛寿喜锅预计分别拓展8家、18家和18家门店。这是上井给港股市场交出的投名状,也是王韦钦准备讲给二级市场的新故事:从九毛九到太二酸菜鱼创造了餐饮神话,从上井到俩俩和牛的降维战略能继续成功吗?上井IPO,是当下餐饮股逆势上市潮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最近1年来,涮火锅的捞王、七欣天,做中餐的绿茶、乡村基,卖小吃的杨国福和谭仔国际,烤披萨的达美乐等,争相闯关港股IPO。最近,绿茶获批,敲钟在即。资本市场有多热闹,消费市场就有多冷清。经济周期叠加疫情影响,近几年餐饮企业经营压力倍增,像九毛九(09922.HK)这种还能增长的,当真是凤毛麟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温差?一方面,越是市场低谷,就越意味着恢复正常之后的报复性消费。当年呷哺呷哺就是在非典后一炮打响,从北京辐射全国。所以很多企业寄希望在这个时候上市,积累资本抢占点位。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的深入推进,中国餐饮行业也进入了提档升级的关键阶段,乡村基向下、大米先生向上,绿茶做大融合菜品类,上井年轻化转道俩俩和牛,都需要资本助力。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前面豪赌报复性消费的海底捞(06862.HK)和海伦司,均以失败告终,火锅之王因关店止损而陷入巨额亏损。后备企业们用同样的逻辑下注,谁将率先拿到资本市场的入场券,谁又能在接下来的消费市场预期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