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豹变
作者/杨光
知乎回归港股的靴子终于落地。
4月11日,知乎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申请在港上市。14日中午消息称,知乎在香港IPO申购中以每股32.06港元的价格筹资1.06亿美元。
在国内的问答领域,知乎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吸引了创新工厂、启明创投、赛富基金、腾讯等众多明星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作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独角兽”,知乎似乎给外界讲了一个不错的内容故事,但是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去年3月,知乎在美股上市,第二个交易日便跌破发行价。截至今年4月12日,知乎股价跌至2.21美元,较发行价跌去近8成,市值约为14.4亿美元。而在2018年7月,知乎完成新一轮近3亿美元融资,估值约25亿美元。也就是说,兜兜转转4年后,知乎现在的市值还比不上4年前估值的六成。
迟迟找不到可靠的商业变现模式,似乎是市场用脚投票的重要原因。虽然知乎从未停止探索,试水了广告、知识付费、电商、直播等多元化布局,但这些尝试仍然没有扭转亏损的局面。财报显示,2021年知乎亏损12.9亿元,同比扩大148%。
号称“有问题,就会有答案”的知乎,回答了网友数以亿计的提问,却始终解不开自身如何才能赚钱这道难题。
摇摆的知乎
每年的“金三银四”都是企业的用工高峰期,但近期知乎却传出团队调整的消息。
今年2月,有用户在职场APP脉脉上爆料,知乎视频团队即将大规模裁员,“几乎裁掉一半”。尽管知乎随后予以否认,称“没有裁员计划,还希望吸引更多视频业务的优秀人才加入”,但在4月1日,认证为前知乎员工的用户在脉脉发帖称,之前上热搜的知乎视频部门已整体被裁,而该部门才成立不到半年,同时知乎又在招新,重组视频团队。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裁员是业务调整时不得不做的事情。而知乎此次被爆裁员,或许与其业务调整和路线摇摆有关。
知乎上线于2011年,当时的互联网阅读习惯还是以图文为主,“精品图文问答”成了知乎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之一。转变发生在2017年。那一年,字节旗下问答社区“悟空问答”来势汹汹,字节创始人张一鸣亲自站台挖知乎“墙角”,用高价一口气从知乎挖走300多位大V,更宣布2018年将花10亿元扶持创作者。
或许是作为还击,又或许是看中了短视频的发展趋势,2017年,知乎开始支持用户上传视频内容。2018年6月,知乎APP新增“视频”专区。2019年,“视频”专区取消,增加了“视频回答”入口。
不过,知乎在短视频这条路上走得并不顺。2018年底,知乎曾内测过一款独立短视频APP“即影”。然而,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影便宣告失败。2019年4月,即影发公告称,因未达到既定产品目标,即影项目组已解散,客户端停止更新。
实际上,即影的直接竞争对手包括抖音、快手、B站等众多热门短视频平台,从优质图文内容起家的知乎想要入局短视频和直播,就不可避免地会与这些视频平台同场竞技,但由于用户体量较小、平台调性与泛娱乐化的视频平台不符等原因,注定即影会成为知乎与巨头PK过程中的牺牲品。
为了鼓励视频创作,用户点击知乎APP首页底部的“+”按钮,会弹出的4种创作方式,其中就有“发视频”和“开直播”。2020年10月,知乎还推出5亿现金激励、百亿流量扶持等激励计划,希望刺激视频类内容增长。
“烧钱”带来的效果明显,知乎在2021年财报中披露,“月度平均视频上传量同比上涨211%,视频创作者人数同比上涨33%,视频消费用户在DAU(日活跃用户数)中的渗透率超过45%”。但由于用户和流量上的差距,知乎的多项视频核心指标与竞品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
知乎“变味”了
“人均985、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知乎用户,曾被视为“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群体,但这一群体的变现能力并不强。
2021年,知乎线上广告收入11.61亿元,占营收的39.23%,是第一大收入来源,而在2019年底,这一比例曾高达86%。这被视为知乎多元化经营的成果,但却隐藏着客单价低的隐忧。
去年第四季度,知乎广告收入3.78亿元。创投人士陈浩对此表示,知乎当季月活跃用户数1.03亿,知乎平均每月从每个月活跃用户身上仅能赚取1.2元广告费,而这在互联网行业是偏低的。同期,快手的月活数为5.7亿,广告收入达109亿,平均每个“老铁”一个月能变现6.4元。
实际上,知乎大部分用户“白嫖”的心理明显。去年第四季度,知乎月均付费用户数为610万人,占比月活跃用户数不到6%。
由于不想掏钱的用户占绝大多数,知乎在广告之外强推“软广”和知识付费,效果立竿见影,但用户口碑也急转直下。
2021年全年,知乎的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9.74亿元,同比增长617.2%,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一业务可以理解为企业软性广告,一些产品的推广文章以专业测评帖子的形式出现,在文章里植入购买链接,引导用户跳转至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购买,博主则根据GMV进行抽佣。知乎在其中起到撮合选题、智能推荐、广告投放等作用。
上海某SEO优化公司负责人林清告诉《豹变》,知乎上推广文章的报价要比其他平台高2到3倍,需要结合内容要求、账号和行业等来确定,除了写得好,还需要懂知乎的规则和逻辑。
知乎用户章雯对《豹变》表示,现在很多知乎帖子开头写得不错,但是到最后发现是个广告,而且套路都很像,一般正文会就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结尾的时候话锋一转,会说“XX产品不错,值得推荐”,或者直接上链接。
在陈浩看来,知乎是一个搜索和问答社区,想要变现最重要的是获得用户的信任。虽然知乎可以做软广和带货,但大部分用户来知乎并不是为了消费和买货的。当卖货变成导向,科普文章很容易变味。
让知乎变味的不止有“软广”,还有大量付费网络爽文。《豹变》发现,在每天接收到的知乎APP推送消息里,总会有几条网络爽文链接。4月13日,知乎推送《有没有治愈的小甜文》,文中多处疑似打擦边球,不少用户称文章在“不可描述”的情节处停止免费阅读,提示最低0.3元/天开通会员,就能查看完整内容,吸引用户成为付费会员。但其中却隐藏不少猫腻。
知乎用户安淞表示:“文章开头写着完结,看到最后,让你去微信公众号,知乎就是个半成品,也算完结?我开通会员就是为了在知乎里面看小说,好家伙,结果来这一套,真是吐了。麻烦知乎上面没有完结不要写个‘完结’在上面好嘛。”
还有不少付费用户在文章底部评论称:“我特意充的会员,这就没了?”
显然,知乎“精英化”的人设已经在为商业化让路,更多“接地气”的内容虽然换来更多流量,但也让不少用户直呼,这里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知乎。
短视频能救知乎吗?
广告与付费内容之外,知乎对于短视频和直播这两项业务寄予了更多期待。
在2021年5月的一次财报电话会上,知乎创始人周源提到,视频化升级对知乎用户的活跃度、内容量均产生正向影响。过去一段时间,知乎一分钟以上的中视频季度日均上传量同比涨了17倍,知乎视频消费用户平均视频消费时长同比增长超60%。
从知乎APP和网站的功能布局能看出知乎正发力短视频和直播。在知乎APP,“直播”位于顶部导航栏第二位;而在知乎官网,“视频”是顶部4大一级入口之一,且首页推荐里也含有不少视频内容。《豹变》随机刷新后看到,首页前30条内容里,视频占了8条。
但对知乎的视频化努力,不少用户并不买账,认为图文的阅读效率更高,一篇一两千字的帖子用几分钟就能看完,视频往往要花十几分钟。“如何屏蔽知乎里的视频”甚至成了知乎用户讨论的话题,该话题目前吸引了179个用户回答、459个赞。
在评论区,用户“长歌”表示:“赶紧出一个没视频的知乎版吧,别说视频,图片都不想看。那么多图片妨碍摸鱼。看视频去B站不香吗?那里的科普视频质量有多高心里没数?”
还有用户表示,试过帖子介绍的屏蔽方法,但是没啥效果,每次刷新就会有一个视频出现在最上方,也没有“减少视频类型出现”的选项。
不少用户对知乎推送的视频质量也颇有微词。知乎用户王强对《豹变》表示,他上知乎是想看优质内容的,但是系统每天都会推送不少低俗的搞笑段子。“我要是想娱乐放松,去短视频APP不是更好吗?”
而从视频内容创作者的角度看,知乎并非变现的首选。在抖音、B站、知乎都有发布视频的博主李艺表示,同样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的播放效果更好,有的同一条视频,在知乎上的播放数还比不上短视频平台的点赞数。平台的创作激励倒是其次,重点是短视频平台的带货效果更好,而知乎很难形成有效转化。
李艺是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几乎每天都会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卖培训课程,同时在线人数一般稳定在200人左右。在最近的一场直播中,李艺的GMV达到了1.3万元,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了近800人。而在知乎,李艺主页显示付费咨询的人数为0。
而在直播方面,知乎的直播业务目前缺乏曝光度,尚未激起多大的水花。《豹变》在多个知乎直播间看到,进入直播间的用户并不多,多数直播间围观人数只有几十,且较为沉默,打赏、留言的用户较少。一些显示围观用户2000多的直播间,榜一用户打赏数仅在15到25盐粒左右。一盐粒价值约0.14元。
商业化是每个平台想要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2016年,知乎推出“值乎”试水商业化时,周源在推广视频里调侃说:“很多人老是问我们怎么商业化,我很烦。于是我就带着一个团队做了一个商业化的东西,不就赚钱吗?”
六年过去了,尽管知乎做了很多商业方面的布局,依旧没能摆脱成长的烦恼。在社区氛围与商业化之间摇摆不定的知乎,仍然处在破局与探索的过程中。
24小时热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