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从菜鸟的产业互联网实践看高质量发展
财经无忌| 2022-03-29 13:47:36
菜鸟物流跨境电商

微信图片_20220329135305.png

来源/财经无忌

作者/山核桃

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红利,是中国经济两次转型间所积累的两大增长动能。但在经济增速长期放缓的态势下,传统实体产业与互联网经济都面临着“如何存量升级与增量拓展”的新问题。

 
如何破题?答案或许正在二者的结合之中。正如经济学家黄奇帆所预测的:“今后十年是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互联网”的结合将会“产生1+1大于2的效益”。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侧重于在消费端的数字化,那么产业互联网则是侧重于将实体企业的生产与流通数字化,这是一个向产业链上游不断“游”去的过程。
 
这其中,被券商研究员们视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第一场景”的物流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也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
 
原因并不难理解。
 
一方面,作为流通环节的物流,一边连着生产,一边连接消费,与商流的密切关系让物流天然拥有“黏连剂”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前物流行业整体正迈入“供应链时代”,诸多专业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的涌现,也推动了物流自身的产业化进程。
 
向实业而去,向产业源头而去。物流企业的“产业互联网”故事也正在中国各地发生着。

 菜鸟实践看互联网的本质
 
故事要从一颗脐橙说起。
 
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从地图上看去,江西寻乌只是中国东南部的一个小点。除了“革命老区”的标签外,寻乌是著名的果业大县。这里拥有颜色橙红且肉质脆爽赣南脐橙,全县80%的农民收入都源自于此。
 
对于寻乌当地的果农来说,他们面临的难题不仅仅是“如何把货卖出去”,而是由于销售渠道狭窄,寻乌脐橙往往不能卖出好的价钱。一颗优质的寻乌脐橙往往要经过批发商的层层压价,其商品价值非但没有体现,而且大多数利润都被苛刻的批发商赚走。
 
上游与下游的断裂也让整个寻乌脐橙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死循环。
 
但到了2021年,果农凌育初发现,这一切都不同了。
 
在田间地头,凌育初不仅可以直接将自家的脐橙发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同时这群果农们辛勤耕种的产品有了自己的名字——它们不是“赣南脐橙”,而是“寻乌脐橙”。如今,无论在电商平台,还是在盒马等高端超市的货架上,你或许都能看到寻乌脐橙的身影。
 
这一年,菜鸟智能产地仓正式落地赣南脐橙的产业源头——寻乌。在这里,最先被改变的正是一颗颗寻乌脐橙。
 
在产地仓内,正在工作的脐橙分选线通过红外线光谱检测技术,将相似的寻乌脐橙进行糖度分选。经过分级的水果,对应相应的销售渠道,再通过自动化包装生产工艺后,借助菜鸟共配中心,这里的寻乌脐橙将出现在千里之外消费者的购物车里。
 
这是一个“物流改变农业产业链”的故事,距离寻乌三百多公里外的广东东莞,一家手机壳制造商的故事同样见证着物流的力量。
 
吴嘉源是一家东莞手机壳工厂的老板,这位创业者管理着150多人。作为一门典型的“用规模换利润”的生意,这样的企业在东莞随处可见。作为“幕后英雄”,手机壳厂商的日常是为品牌商代工,毛利较低。同时,由于受终端需求波动影响,他们尝尽了制造业“牛鞭效应”的苦头,在“高库存”的危机下,这些手机壳厂商们亟须转型升级。
 
但与东莞大多数的手机壳厂商不同,吴嘉源是一个“幸存者”。近几年来,他实现了“‘3块5包邮’还能赚钱”的奇迹。
 
不仅能赚钱。此刻的吴嘉源还从幕后走向台前,不再是生产制造商的他,如今的主要工作是研发手机壳新产品。
 
这一小小东莞手机壳工厂的变化源于吴嘉源与菜鸟的合作。一方面,通过集约化仓储与配送的模式,吴嘉源工厂后端的存储、生产、销售、分拨、发货全部由菜鸟帮忙,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菜鸟联合淘特等平台向驻仓的商家输出C2M产销模式,这种柔性化的生产模式,有效连接了前端工厂与终端消费者,减少了“牛鞭效应”的影响。
 
这是一个效率与体验端的双重革新。一个手机壳诞生过程如今是这样的——从消费者下单开始,菜鸟数字化供应链系统会实时反馈信息,“吴嘉源们”所处的“产地仓”会立即开始按消费者选好的图案和数量进行生产,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小时。
 
寻乌与东莞,一颗赣南脐橙与一个手机壳,菜鸟通过建设集硬件与软件与一体的底层物流基础设施——产地仓,所串连起的不仅仅是工厂与消费者,同样串起的是以农业、制造业等为代表的产业带。

目前,菜鸟在全国30多个制造业产业带设立了70多个产地仓,并在全国农产品核心产区建设农产品上行产地仓。这些扎根于源头的菜鸟产地仓帮助农业和制造业工厂实现了供应链优化与升级,将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从下游销售方拉回到上游生产方。
 
数据显示,这些从产地仓寄出的包裹,80%可以实现48小时内送达,而对品牌商而言,其仓储成本平均降低了30%,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0%-60%。
 
从四季更替的田间地头到机器轰鸣的制造工厂,菜鸟通过业态创新,以完整的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了生产效率与消费者体验的双重提升,而这本身正与产业互联网的本质相符合。
 
就像学者吴起在《产业互联网:重新定义效率与消费》一书中对“产业互联网”的阐释:“提升生产效率与重塑消费体是产业互联网的双引擎。”
 
从菜鸟增值创造看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啃下“硬骨头”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物流企业的触角仅限于“流通环节”本身。在产业链上,它们扮演的往往是“中介”角色——从货物A到货物B,从地点A到地点B,这一“搬箱子”的工作不仅局限了物流企业本身,也造成了大多数人对物流企业的低估与误读。
 
但现实是,无论对国家,产业还是企业自身而言,物流能力都是衡量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国家端,横向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仍有较大改善空间。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挤掉物流供应链中的“成本水分”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产业端,长期以来,我国实体产业存在供需错配问题。以制造业为例,“牛鞭效应”造成了制造业工厂的库存高企。但在未来产业互联网的助力下,供应链将打通至原材料端,实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企业端,在品牌意识与成本意识的双重驱动下,曾不被看见的“生产者们”逐步走向台前。在这一过程中,这些源头工厂或农产品货源地亟须物流基础设施的赋能与数字化的改造。
 
从这一角度再看菜鸟的实践。菜鸟在物流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在某种程度上,也让这家企业完成了自我的身份确认——菜鸟不是一家简单的物流平台企业,也不是一家供应链物流服务商,而是一家真正的产业互联网企业。
 
而支撑起“产业互联网”这一身份的,也正是菜鸟走过的这条持续的增值创造之路。
 
首先,作为一家非传统的物流企业,通过长期耕耘“新赛道”,菜鸟不仅构筑了自身的物流能力壁垒,同时也走上了一条“蓝海之路”。
 
如果了解菜鸟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菜鸟从一开始选择的就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相较于传统物流企业在单一场景与单一环节上的深耕,菜鸟所提供的创新服务覆盖社区物流、全球化服务、智慧供应链、产业带服务等,让物流与这些新业态融合,不仅让菜鸟建立了端对端的服务能力,同时这些新业态所带来的增量市场更具有广阔的前景。
 
其次,通过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菜鸟延伸了货物流动的“半径”,让中国制造更好地走出去。“宅经济”发展下,全球消费端涌现“剁手潮”,但在全球贸易进出口面临诸多不确定趋势下,“如何将国货送往全球”成为了中国中小商家难掩的焦虑。
 
毫无疑问,“国货出海”需要物流的助力,这既是“世界工厂”本身配套能力的体现,同样也是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自2013年成立之初,菜鸟便在全球物流设施上做重投入,由智慧物流枢纽、海外分拨中心、海外仓、保税仓、中心仓等,以及全球干线网络、末端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物流基础设施已遍布全球各地。
 
将产业做大,只是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的第一步;而创造增量价值,才是将产业做强的关键。总结上述菜鸟种种的“产业互联网”创新,其根源仍是科技能力的沉淀,以及在产业扎根的深度和广度。
 
科技对“产业互联网”的赋能,除了效率提升外,还有体验升级。
 
在体验端,菜鸟将数智技术融入物流产业,在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实现了真正的“贴地”服务。
 
例如,菜鸟的“无感取件”技术让站点经营者可以直接通过智能设备快速处理到站包裹。而手拿凭取件码的消费者可以自助完成扫码取件,或刷脸取件,取件效率不仅提升到秒级,同时综合取件时长下降了三分之一。

再比如,除了消费者与站点经营者,菜鸟的“贴地”服务还体现在产业链中上游的品牌商家身上,如业绩遍布全球的雀巢,在中国,借助菜鸟,他们可以实现“一部手机管理全盘生意”.....
 
可以这么说,以“产业互联网”之名,菜鸟走过的这九年,是一条不断向源头而去的路,是一条专注“新赛道”的蓝海之路,也是一条率先布局全球化的基础之路,更是一条以技术赋能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然,对菜鸟来说,这同样是一条“重而实”的路。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不仅需要深入田间地头,洞悉源头“千人千面”的需求,同时也需要系统化与全方面的科技等要素投入,搭建产业升级的网络。
 
但这并不影响菜鸟的决心。在阿里巴巴2021年投资者日上,面对全球投资者,菜鸟CEO万霖再度明确了菜鸟坚定做产业互联网公司的战略,他的语气一如既往地笃定:
 
“菜鸟唯有坚持长期主义,稳扎稳打建立自身的物流能力,用扎实的物流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个过程没法取巧、没有捷径。”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