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电商头条
作者/李松月
624万骑手在美团获得收入
美团骑手数量还在急剧增加。
近日,美团发布了《2022年度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据统计,2022年有超过624万骑手在美团获得收入,日均活跃骑手也超过了100万。
作为对比,2021年美团的活跃骑手数量527万,一年时间就出现了18.4%的增长。
就在前不久,美团还宣布再开放50万个骑手、站长等配送服务就业岗位。可以预见,美团骑手的数量未来还会持续增加。
624万骑手背后,是六百多万个家庭的生计。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美团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无法否认的。不过令人好奇的是,美团究竟拿什么养活了这么多骑手?
2021年,美团活跃骑手527万人,年度配送相关成本681.8亿元。依照这一比例估算,美团2022年的配送成本或将超过800亿元。
相应的,美团2021年的配送服务收入却只有542亿元,和成本相比还少了140亿元左右。换而言之,多出来的成本依旧需要美团自掏腰包。王兴曾说的“每送出一单,公司要亏一块钱”,确实所言非虚。
当然,企业并非慈善机构,亏本的买卖不可能一直做下去。即使王兴不在乎一单一块钱的亏损,投资人也不会愿意。
因而从美团已经开始盈利的餐饮外卖业务来看,弥补配送成本的部分只是隐藏到了其它收入来源当中。
王兴的“平衡之道”
前几年,美团核心的餐饮外卖业务终于开始盈利,但毛利率始终不高。
2021年,美团推出新费率政策,将向商家收取的费用分为“技术服务费”(佣金)和“餐饮外卖配送服务费”。也是从这时开始,美团的定价和成本结构更加清晰透明,商家能看到自己实际的配送费成本。
然而,从财报披露的分部数据来看。美团在“倒贴”140亿配送成本的情况下,餐饮外卖业务依旧实现了62亿元的经营溢利,且经营利润率从前一年的4.3%增长至6.4%。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明显了:美团是用餐饮外卖商家支付的佣金和营销费填补了配送成本。
从本质上讲,美团是一个为商家、骑手、用户三方牵线搭桥的平台——骑手赚商家的钱、商家赚用户的钱、平台赚商家和用户的钱。美团想要长期运营下去,就必须在这三者之间达成平衡。
因而在商家端,美团用新费率政策缓和了商家与骑手的矛盾。商家能看到的“餐饮外卖配送服务费”成本并不高,就不会对骑手要求过于严苛,也会更心甘情愿地付出这项成本。
但实际上,商家支出的佣金和营销费中,仍有一部分被用于骑手的配送费。这也就导致商家对平台佣金率越来越高感到不满,相当于是美团将商家与骑手的矛盾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在骑手端,美团为了吸引并留住更多的骑手,往往会给予各种各样的保障和福利。
比如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开发适合骑手的商业保险;开展恳谈会,积极解决骑手遇到的问题;制定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规划,给骑手更多的上升空间;发放各类补贴,提供折扣餐、理发服务等等。
仅在2022年,美团就召开了200场骑手恳谈会,收集了140多条不同的建议,并已解决60多条。包括修改“预估送达时间”算法规则、优化大订单配送规则、上线“主动改派”功能等等。
前不久美团还在骑手客户端小范围上线了“美团地图”,本地导航更加精准,有助于提高骑手的送餐效率,减少延误率和投诉率。
虽然美团一直在推动相关福利保障的落实,但面对六百多万名活跃骑手,也很难将工作一步到位地完成。在试点-推广-落实的道路上,美团仍需承受来自骑手的抱怨。
在用户端,美团则是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会员卡等等,还上线了“减配送费”专区。为的就是迎合用户不愿支付配送费的心理,以提高下单积极性。
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为了用0元配送费吸引客人,也会将配送成本算进餐食价格当中。如果类似情况越来越普遍,用户或许也会对线上线下的价差感到不满。
整体来看,美团一直寻求在商家、骑手、用户之间达成平衡,但这一平衡关系往往以“此消彼长”的形态呈现。一旦有一方的心理落差大于预期,都有可能破坏整体的和谐性。
这与其说是“平衡”,倒不如说是一种“僵局”,需要美团去寻找更恰当的方式“破局”。
即时配送井喷,用工缺口还在扩大
美团的624万活跃骑手,为社会贡献了大量就业岗位,也成为了美团一道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但也必须注意到,骑手数量的增加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问题随之暴露。相应的,美团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尤其是在即时配送行业愈发繁荣的今天,对于骑手的需求仍在与日俱增。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即时零售近五年来市场规模增速达到81%,预计在2025年,即时零售开放平台规模将突破万亿门槛,达到约1.2万亿元。
与市场规模同时大步向前的,是消费者习惯的转变后越来越多的配送需求,以及配送所需的人力。
比如抖音已经上线“抖音超市小时达”,并开始测试外卖业务。虽然抖音没有自己的即时配送团队,但来自抖音的庞大业务量,势必会间接扩大其合作平台的用工规模。像是顺丰同城、达达、闪送等。
前不久,顺丰同城更是已经开始了“日赚1000+”的宣传,就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到骑手的行列当中。
美团的“老对头”阿里、京东,如今也在即时零售领域押下重注。
阿里在最新的淘宝“五大战略”中特别提到了“本地零售”,今年势必要通过天猫超市、淘鲜达、盒马等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饿了么虽然市场份额被美团甩开,但依靠近两年的“猜题免单”活动也开始出现起色。
京东则是开始强化“京东买菜”的存在感,想从生鲜领域杀出一条血路。近日还有传闻称京东重启了前置仓卖菜业务,显然是对即时零售势在必得。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微信开始测试的“门店快送”功能,虽然需要商家自配送,但只要做到一定规模,依旧会有大量的骑手需求。来自私域的流量,同样不容小觑。
即时零售和外卖市场的繁荣下,即时配送行业的用工缺口也在不断扩大。美团作为行业“龙头”及先行者,接下来该如何处理好骑手与平台的关系,这定然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走向。
24小时热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