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亿邦动力
作者/翟更章
作为替代智能手机的下一代计算机终端,AR眼镜终于在2022年成功落地C端市场,成为消费电子历史上的重大节点。
“现在的AR眼镜相当于2007年的智能手机。”Rokid副总裁向文杰这样形容当下的市场。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改变世界的第一代iPhone。向文杰也是在自比苹果,“我们的目标是研发出AR眼镜的iPhone 4。”
iPhone 4是奠定智能手机软硬件形态的重要产品,自此开始智能手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由此可以看出,Rokid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和期许。
2016年才入局AR市场,Rokid为什么能将AR眼镜成功推向C端消费市场。
坚持C端产品同步研发
一个消费电子产品的成熟,供应链完善是基础,技术能力拉高体验上限,服务成熟度决定市场空间。一个品牌想要在某个品类上保持领先优势,需要持续投入充足的资金人力,保证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通畅。而一家企业愿意持续投入,还需要对相关行业、产品品类有准确判断和耐心。Rokid有这样的信念。
Rokid并不是第一家面向C端市场发布AR眼镜的公司,但是贵在长期坚持C端市场。
早在2012年Google Glass就已经发布,微软的第一代HoloLens2015年也已经上市,还有大量创业公司产品都曾尝试面向C端用户销售产品,但一直未能走出自然增长曲线,于是全面转向B端市场。苹果在2014年就被爆出收购创业公司布局AR眼镜,从2018年开始就传出相关产品,但发售日期向后一推再推。
对比之下,Rokid是一家创业公司,进入AR领域的时间也更晚,2016年才正式切入,当时第一波AR眼镜创业潮进入谷底。这个时间段发力,是考验创始团队眼光和信念的事情。
“我们早期的思考是,AI的价值一定是放在产品里面,提升整体的交互能力,我们也是在语音交互核心技术能力走在国际前列的团队。当时行业内在尝试智能音箱、手环、耳机、家庭机器人、车载方向,我们认为是AR眼镜。”向文杰表示,AR眼镜屏幕更大、交互更符合直觉,是未来交互技术的集大成者,“因为从普通用户使用语音交互控制的体验来看,还是需要眼前有一个看起来像人的人,只有AR眼镜能带来这种效果。”
基于对行业长期趋势的判断,Rokid在2016入局AR眼镜市场,开启了B端、C端的同步研发,以谋局整个AR市场业务。当时,市场在C端AR眼镜市场刚刚经历一场挫败,那些存活下来的企业都已经将精力转向了B端。
“从2016年开始做C端到现在,团队磨合了很多年,观念一致判断一致,研发流程配合紧密,还很重视长期驻扎工厂做硬件产品的调试,这样才能把握产品的稳定性。”向文杰告诉亿邦动力,“正是因为一直在做,所以才能知道各种供应链和技术的成熟程度,第一时间将适合C端的产品推向市场。”
“我们从第一天开始的时候内部就是B端和C端两条线,B端叫Glass,C端是Vision。”向文杰强调,这是Rokid能技术供应链成熟的第一时间,面向C端市场发售产品的核心原因。
2022年,Rokid面向C端市场的AR眼镜全球销量超过了6万台,吃到了第一的红利。第一家发售C端产品,成为行业内销量第一。
底层技术是关键
支撑起Rokid同时布局B端、C端同步研发的,是Rokid的软件技术能力。
与其他AR眼镜创企从一开始就聚焦相关硬件市场不同,Rokid的核心能力是以AI和AR为核心的云计算技术。
2007年的核心团队创业做人工智能AI,2014年成立Rokid做人工智能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基于团队深厚的技术能力,一开始便在全球范围吸引到AI领域的人才,并在硅谷成立AI Lab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商业落地。
2016年,Rokid切入AR技术,打包AI+AR技术的软硬件云计算服务解决方案服务B端。而其他AR眼镜企业,则是与第三方软件服务商合作提供硬件服务。软硬件一体化,为Rokid带来了领先市场一步的竞争优势。
Rokid副总裁向文杰
“我们第一个客户是警务相关的,然后接连落地到警务、工业、疫情防控等一线巡检检测场景,特别是疫情期间欧美各地政府都采购了我们的公共场合体温巡检软硬件服务,打开了市场。我们早就形成了长期连续的软硬件发展升级路线。”向文杰表示。
当下在面向B端的服务上,Rokid已经积累下一整套AI+AR PaaS落地实施服务,并一步步整合更多前沿的技术和服务。通过AR眼镜这样的载体,Rokid的服务能够覆盖企业的建造验收、交付培训、运维安防多个业务环节,以全流程的形式来为客户落地服务,目前已经在电力煤炭汽车化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落地经验和客户。
“我们在电力领域比较有优势。B端市场积累下的成绩,背后是我们团队很重视长期驻扎现场做软硬件产品的调试,例如客户工作现场一般比较嘈杂,我们的产品设计一开始就从硬件上支持复杂苛刻环境,软件服务上,大部分产品在噪音达到70分贝的情况下就无法使用,我们做到了100以上,这是别人无法比拟的。”向文杰透露。
这里还有业务模式上的差别,Rokid是行业内少有的AI+AR PaaS技术服务商直接下场做AR硬件,以软硬件结合的模式来服务客户的企业。其他同行则选择了软件技术服务商与其他AR硬件研发商合作的模式。
最近,Rokid又拓展了全新的B端C端结合的业务模式,其为博物馆打造的AR导览方案已经成熟落地。这一模式既能整合B端内容资源,又能将前沿AR眼镜技术抢先应用服务C端用户,有望促进AR眼镜形态进一步成熟。在此过程中,促进了AR眼镜的软件生态稳定落地,供应链的发展成熟、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效益。
基于这些基础的软件技术和供应链资源,以及市场的快速发展,Rokid已经将B端和C端业务进行分拆,通过两个公司主体发展来整合市场资源。两个业务核心不同,愿景和价值观也不一样,C端是Leave Nobody Behind,B端是让工作更简单。无论B端和C端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因为C端更加注重内容服务生态的创造力,B端更加重视客户服务而且还有大量政策项目。业务上的差距很大,分拆之后才能让两个业务充分发展,不过技术上都是可以共用的。”向文杰告诉亿邦动力Rokid正是对业务进行分拆,才保障了C端业务发展。
而这样的运作也有劣势,Rokid的C端业务难以拿到政策补贴,但Rokid依旧选择了进行业务分拆。
要做出AR眼镜的iPhone4
“智能手机和电脑产品形态已经非常成熟,发展潜力较小,AR眼镜还相当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相当于2007年的智能手机,发展速度飞快。虽然针对AR眼镜到底能做什么,业界还无法统一认知,但AR眼镜硬件本身已经是一个能够吸引用户喜爱的消费品。资本技术和人才都已经进来,接下来发展速度会很快,一定会爆发。”向文杰对AR眼镜接下来的市场爆发以及Rokid市场地位很有信心,“我们正在努力打造出AR眼镜的iPhone 4。”
去年11月,高通发布了用于AR眼镜的AR2芯片解决方案,为AR眼镜产品形态的成熟奠定了基础,这让市场预期AR眼镜的iPhone 4即将到来。
“单品牌销量破30万台是一个临界点,随后销量增速会大幅提高,在Rokid社群里,每一个用户平均带来七个新用户。往后100万台和1000万台又是临界点。Rokid预计最迟两年内单品牌的销量将会突破30万台,成功进入大众市场。”向文杰表示。
iPhone 4确定了成熟智能手机软硬件形态,AR眼镜也进入了软硬件生态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在软件生态上,Rokid走在了行业前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落地布局本地内容。
“海外Rokid已经在线上和运营商渠道上线,整体海外团队已经超过20人,已经着手布局海外各个市场的影视游戏软件等本地化内容服务。”向文杰表示这样的C端业务服务落地能力也走在了行业前面,面向未来有很强优势。
当下Rokid的产品迭代周期做到了一年至一年半之内,能够快速整合行业一线成熟技术,符合消费电子产品成长的常态,更是站稳了2000到3000元的主流价格区间,能够支撑业务长期发展。
最令向文杰自豪的,要数自家成熟的C端业务团队,“Rokid无论软硬件、供应链合作还是生态拓展,都没有从零到一的团队搭建问题。我们能做到苹果新品立项研发的速度,这也是我们的壁垒。”
这些正是Rokid做出AR眼镜领域iPhone 4的底气。
Rokid为AR眼镜市场的爆发做好了准备,但AR眼镜羸弱的性能是否能担起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计算机终端?AR眼镜到底更适合做哪些事?在这些问题上,从大众用户到发烧友用户都缺乏信心。
作为行业一线人士,向文杰认为这并不是问题:“正如我们15年前无法想象智能手机会成为替代PC的计算机终端一样,AR眼镜也会做到相同的事情,至少现在Rokid已经在数十个场景中,做到了体验超越智能手机。当下脑机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未来AR眼镜能做到什么?很难准确判断。但至少像钢铁侠里的数字人Jarvis,那种高度智能的人工智能工作助理服务,在未来10年内将会大部分实现。”
24小时热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