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网
作者/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王国平
图片/上海迪士尼乐园
烟花对很多人而言已逐渐逝去,很多只能在视频中的画面相见,燃放烟花也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北京开启了烟花禁放后,全国各地多城市陆续跟进。关于烟花解禁的声音,这几年不时出现在媒体端。今年官媒的跟进,以及市场的快速反应,似乎在表达某种信号,个别城市落地试水解禁则有了更多的解读。郑强教授批判南京夏日祭引发国人强烈不适,烟花这种中国物种已成为日本吸引中国年轻人的道具。
这几天有不少人对于中国烟花解禁呈现不同声音,主要在于城市是否应该放开,是否会让疫情雪上加霜,绿色双碳怎么看,安全能否保障,噪音如何控制等等。
这些担心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当前疫情如此严重且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可能存在雪上加霜的现象。烟花解禁存在一个时间节点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局部试点问题,“玩”好了再进行新一轮推广,避免造成无序地一哄而上。“解”、“禁”、“限”都应是基于地方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
追求绿色双碳,欧美一些国家的管理制度可以借鉴,控制到相对合理还是一禁了之可以去摸索合理值。安全、噪音等属于制造设计环节需要改进的点。当下行业研发能力弱、企业资金有限、设备设施落后,若有资本进入到花炮行业,可以更有效改变花炮行业痛点。当然必要的监管是不能少的。
美国四个州明确禁止烟花燃放,19个州放开,剩余州有条件放开。各州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是否禁止、放开或有条件放开。这次媒体同样提到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规则,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有些不适合放开的地方很多人对于烟花解禁是非常担忧的,特别是现在的疫情恐慌阶段。烟花解禁需要梳理好分级,什么样的地方可以放开,什么样的地方需要禁止,什么样的地方可以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有条件可控制的进行烟花燃放活动,地方管理层可以各自梳理清晰,让在地民众可以知道为什么,而不是简单一条通知,引发民众在解与禁中的争执。
在解与禁中,民间很多时候对于烟花的好感度超过一禁了之。生活需要仪式感、氛围感,不论中老年人、年轻人和小朋友。中国很多几千年的传统习俗一下子感觉被“阉割”掉,很多人很难接受,希望能够获得某种平衡,一定程度上保留一种传承。必须指出的是,烟花造成的危害,也给了很多人不安全感。目前我国烟花销售重点在县城和农村市场,渠道端充满了低劣的产品,是安全隐患此起彼伏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减少燃放,有的地方又指导抬高销售价格,于是消费端呈又现劣质高价产品。消费者花几百块钱,就为了燃放那几分钟,不带劲,安全属性还不确定。因此,烟花市场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才能有更高的适配性。
抖音、快手是现在花炮主要推广渠道,流量就是消费关注焦点,就是产品发展方向,这些年通过短视频火了不少网红爆款花炮。短视频让花炮制造企业能够链接消费端,感知、满足消费端诉求,可以说给花炮创造了一定生存土壤。花炮产品某种程度可以实现端到端,但是避开监管同时也是一种隐患。
韩国人说烟花燃放习俗是他们的,准备申遗。日本人也有烟花燃放习惯,也在申遗,毕竟靠烟花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旅游观光,创造了消费,解决了就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日韩都在大规模推广,通过文化引流进行转化,获得更高的溢价受益。
中国早期一直比较注重工业领域发展,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还没有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很多地方也是比较直观地看看有什么自然风光可以申遗,吸引国内外游客。对于文化产品运作缺乏经验及能力,很多中国的文化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烟花有时候被当成陋习,没有合理的变现路径,风险性大于收益性,所以早期一禁了之有其合理性。
在扩内需,夜经济,文旅崛起的背景下,烟花变现路径、变现空间正在逐步被打开,到了重新审视文化产业,重新审视烟花习俗的时候。烟花很容易形成视觉聚焦,作为引流产品存在合理逻辑。结合传统民俗文化,可以实现很好的共振。虽然很多人可能想到环球影城这种西式项目中看到烟花,但对于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实现本地烟花观赏,如果融入国潮概念,更佳。很多文旅民俗等项目希望通过引入烟花燃放项目,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进行有效管控燃放,激活项目,激活地方经济。
民族自信的觉醒,中国文化也在经历着从崛起到输出,通过TT、油管等各种途径开始不断影响海外受众,吸引海外游客到中国来体验。中国的文化价值正在经历着正向输出,获得世界的认可。
烟花的解与禁都有其合理的土壤,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可以合理有序地放开,让更多想参与的人可以有参与其中的机会。烟花,可以让人拥有绚烂多彩的夜空,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生活仪式感,既拥有对传统文化的追溯,也是对自我历史的认同。烟花有限解禁也是激活实体消费的一种方式、一个信号,让市场有了更多遐想。
24小时热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