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壹览商业
作者/董也
编辑/木鱼
生鲜电商第一股将花落谁家?随着北京时间6月9日凌晨,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一前一后在美递交IPO申请,这个话题再次成为行业焦点。
此次上市申请中,叮咚买菜寻求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DDL”。每日优鲜则寻求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MF”。两家都暂定最高筹资额为1亿美元。
从招股书数据看,虽然两家都是生鲜前置仓模式,在业务模型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二者还是有诸多差异。总体上看,叮咚买菜占据了增长和规模优势,每日优鲜增长有些疲软,但在一些用户数上有些优势。
事实上,一直以来,同样是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始终保持着激烈的竞争态势。二者不仅在业务方面互相竞争,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也几乎同步。今年2月份,有消息称,叮咚买菜正考虑赴美IPO,寻求融资至少3亿美元。在叮咚买菜传出赴美上市消息后的第二天,每日优鲜也传出已启动上市计划,并已与多家金融机构接洽。
在此前的融资赛上,二者也几乎是前后脚。在递交招股书之前,每日优鲜已对外披露了10轮融资,总融资金额接近150亿元,叮咚买菜同样完成了10轮融资,直至近日的同日交表。
这也从侧面反应,在生鲜电商的竞争激烈和对资金的渴求。
当然,并不是说融资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上市也不是终点,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的业务能力更过硬。下面《壹览商业》将从招股书数据对两家进行对比,看看谁将在今后有更多可能。
营收及规模
在经历了多年的市场教育和基础设施投入后,经历了短暂的沉寂后的生鲜电商行业,开始获得了增长的机会,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这两个头部企业也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规模上的增长。但整体营收和规模上,叮咚买菜都占据明显的优势。
在营收方面,招股书显示,叮咚买菜的总收入从2019年的38.80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3.4亿元,实现了192%的同比增幅。今年一季度,叮咚买菜实现营收38亿元,同比增长46%。
每日优鲜的总收入则从2018的35.46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1.304亿元,实现了72.84%的同比增幅。其中在经历了2019年的高速增长以后,每日优鲜在2020年的同比增长只有2.2%,几乎停滞。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5.302亿元,也低于去年同期的16.898亿元。
在GMV方面,2018年至2020年,叮咚买菜的GMV从7.42亿元增至130.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9.2%。而每日优鲜的GMV则从2018年的47.259亿元增至2020年的76.1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仅为26.9%。
在前置仓数量方面,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咚买菜在29个城市建立了950个前置仓,
每日优鲜则在国内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从这个数据也能看出,每日优鲜2020年营收增长放缓,2021年的下滑的原因可能与关停部分前置仓有关。据媒体报道,2019年的每日优鲜宣布其前置仓数量为1500,显然在过去的一年每日优鲜关停了近2/3的前置仓。
值得关注的是,两者在前置仓具体执行方面会有一些差异。每日优鲜是二级分布式仓储体系的前置仓模式(自营+加盟),先在城市建立了分选中心,再进入社区建立微仓; 叮咚买菜选择以城批采购、品牌供应商直供为主,将前置仓建在社区周边一公里内,再从前置仓配送。谁好谁坏,尚无定论。
另外,从商品规模上看, 叮咚买菜的SKU数量为12500,而每日优鲜的SKU数量为4300,双方有近3倍差距。
用户及营销费用
用户是一切的来源,在活跃用户上每日优鲜占优势,但在营销费用对用户增长的效率上,叮咚买菜占据优势。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分别拥有508万、717万和867万年度活跃用户,2021年第一季度,活跃用户数为789万。用户年度消费额分别为558元、690元和712.8元,2021年第一季度,用户年度消费额为705.8;订单数分别为325万、591万、651万。
叮咚买菜招股书中的信息显示,2020年叮咚买菜的订单总数和平均每月交易用户数分别达到1.985亿和460万,2021年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690万,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
在活跃用户上,每日优鲜略优于叮咚买菜。但值得注意的是,叮咚买菜用户增长强劲,正在快速追赶每日优鲜,而今年一季度,每日优鲜在活跃用户、用户消费金额都在下降,这个现象值得每日优鲜警惕。
当然,用户数量得益于市场费用的投入。
在销售和市场费用上,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叮咚买菜在销售费用方面的支出分别为2.604亿元、5.687亿元以及3.18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5%以及8.4%。
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每日优鲜在销售费用方面的支出分别为7.955亿元、7.4亿元、5.892亿元以及1.67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4%、12.3%、9.6%以及10.9%。
虽然,二者去年的销售与营销费用支出相差无几,叮咚买菜为5.687亿元,每日优鲜为5.892亿元,但对比用户增长数据和营收数据,每日优鲜去年在营销上的投入稍微高一点,但并没有带来同等比率的用户、订单数量上的提升。因此,在营销费用的使用上,叮咚买菜跟有效率。
盈利能力
前置仓模式,因为履约成本过高,盈利仍是难题,所以两家依然未能盈利,最近几年都是持续亏损。盈利的核心在在提高毛利降低成本,在整体毛利控制水平上叮咚买菜占据优势,每日优鲜也在通过各种措施收窄亏损额。
在毛利率方面,招股书数据显示,叮咚买菜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17.1%提高到2020年的19.7%,而每日优鲜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8.6%提升至2020年的19.4%。两家都在不断的提升,叮咚买菜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每日优鲜在整体毛利控制水平上略低于叮咚买菜。
在亏损情况上,叮咚买菜2019年到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8.7亿和31.8亿,占营收的48.3%和占营收的28%。净亏损率从2019年的48.3%降至2020年的28.0%。每日优鲜,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三年净亏损分别达到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净亏损率从2019年的46.3%降至2020年的26.9%。但进入2021年,叮咚买菜在止亏上有了更多操作,亏损率开始低于每日优鲜。
造成两家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过高,其中大头是履约成本。
履约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要素构成。每日优鲜2018年-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2.393亿元、18.330亿元、15.769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9%、30.5%、25.7%。叮咚买菜2019年-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9.369亿元、40.442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9%、35.6%。
显然,为了盈利二者在运营效率上都下了苦功夫,近三年的运营能力均有所提升。叮咚买菜的履约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在研发费用和员工成本的提升。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个月内,叮咚买菜员工成本增至1.565亿元人民币,产品开发和IT服务费用相关的员工成本增加主要是因为在研发人才上的投入。
当然,这也是促进业务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每日有现在研发费用的投入则逐年降低。
不上市,谁活得更久
当然,尽管亏损都在收窄,但依旧在亏损,留存现金的多少关系谁能活得更久。
据招股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019年、2020年末,每日优鲜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6.11亿元、5.53亿元、8.66亿元;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44亿元。叮咚买菜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3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9.39亿元、13.76亿元、44.09亿元。
拿每日优鲜一季度就亏损6亿来说,18亿的现金可能过不了今年,最近的一次融资还是在去年。相比之下,叮咚买菜情况好了很多,虽然一季度亏损13.8亿,但叮咚买菜在今年4月完成7亿美元的D轮融资,5月12日又完成3.3亿美元D+轮融资,这近10亿美元的资金储备,可能让叮咚买菜在做决策上更有信心。
当然,在后续没有持续资金支持下,双方都走不了多远,因此上市成了必须的选择。
上市之后,讲什么故事
正如前文所说,上市不是终点,谁能走的更远还需要看今后的业务方向。
从目前看,对于未来,二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每日优鲜选择谨慎进入新的城市,并且开始探索业务的多元化,想通过多业态布局形成贴近社区的零售数字化平台。
2021年3月,每日优鲜将公司战略更新为(A+B)x N,其中A代表传统的前置仓业务,B代表智慧菜场业务,N代表零售云。智慧菜场业务面向传统的菜市场,对其进行数字化改造,零售云业务则是将每日优鲜的数字化能力输出,为包括菜市场、超市在内的社区零售商家赋能。
据悉,今年以来,每日优鲜更多地把重点放在了智慧菜场与零售云两块新业务上,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每日优鲜已经与14个城市的54家菜市场签订运营协议,并已经在10个城市的33家菜市场展开运营。
而叮咚买菜则选择坚守前置仓业务并继续扩张,并在供应链端继续发力寻求新的增长点。
6月1日,叮咚买菜正式推出“儿童食品专区”,并联合国内外8家食品安全相关机构,制定自己的儿童食品标准。此前,其还陆续上线了快手菜和叮咚王牌菜等半成品食材品类。
从两家公司的选择看,每日优鲜对前置仓的前途还有存有一点质疑,所以选择了多元化横向发展,在保留存量的基础上,开始转向,想成为一家生鲜技术输出公司。
而叮咚买菜选择了纵深发展,坚持前置仓,并针对新消费人群进行供应链布局,想成为一家服务于新消费群体的生鲜电商生态平台。
24小时热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