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海天遭遇双标门、李锦记空降新高管,调味品加速内卷
价值研究所| 2022-10-11 20:01:05
调味品李锦记海天


出品/价值研究所

作者/Hernanderz

最近的调味品行业有点热闹。前有海天深陷“双标风波”,连发多份声明也未能平息公众质疑,后有李锦记高层震动,短短两年内两度更换CEO。

10月7日,李锦记酱料集团宣布由靖捷接替林碧宝担任CEO一职。此前,林碧宝在6月1日宣布将于年底前离职,并尽快完成交接工作。如今四季度刚开头便确定新帅,李锦记的反应速度也超出市场预期。

曾在宝洁、中粮集团、阿里巴巴等企业任职的靖捷履历靓丽,在快消品、互联网等领域都有广泛涉猎,行业资源和经验都十分丰富。而在官方声明中,李锦记表示靖捷将肩负一个重要使命:帮助这家老品牌完成数字化升级。

在电商普及全球,新消费席卷大江南北的背景下,传统行业一直在思考转型的路线。海天遭遇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对李锦记甚至整个调味品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提醒,同时也是一个机会。

通过数字化转型向霸主发起挑战,李锦记的如意算盘能成吗?

数字化,李锦记和海天味业的共同烦恼

李锦记的新任CEO靖捷大有来头。在任命公告中,李锦记重点提到靖捷的两个优势:熟知快消品市场,以及丰富的数字化、互联网运营经验。这两点,分别对照靖捷此前的几段工作经历。

在加盟李锦记之前,靖捷在阿里巴巴工作多年,先后历任集团副总裁、天猫总裁、战略合作伙伴发展及快速消费品副总裁等职位。往前追溯,靖捷还有过宝洁和中粮集团的工作履历。

和靖捷相比,李锦记前CEO林碧宝虽然也是快消食品行业的老熟人,但更擅长团队管理、产品开发和财务工作。尤其是在财务工作方面,林碧宝是科班出身,且有多年实战经历。

公开资料显示,林碧宝持有香港城市大学和美国波特兰大学的商学学位,早年间曾在四大所之一的毕马威任职。去年年底,李锦记以940亿估值登上胡润中国500强榜单。这是李锦记创立以来首次上榜,林碧宝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严格把控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数字化并非林碧宝的强项。反倒是在阿里任职多年的靖捷,完全符合李锦记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在阿里期间,靖捷一度和蒋凡平起平坐,被视为张勇的左膀右臂,深入参与淘系电商的数字化升级工作。阿里的商业操作系统ABOS,就是靖捷担任阿里企服体系秘书长时的代表作之一。

“商业操作系统既是一个理念,一个能力,也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方式,可以帮一个企业把生意做好。”

通过以ABOS为代表的数字化系统,阿里打通实物消费、服务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的数据孤岛,打造了一个贯穿前端运营、数据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中台,实现淘宝、天猫、菜鸟盒马、零售通、饿了么等业务的互联互通,大幅提高了运营效率。

这种数字化运营能力,正是调味品等传统行业现在缺少的,也是它们未来需要追求的。 包括如今处于风暴中心的海天味业,其最大考验也不止“双标风波”,还有迫在眉睫的数字化转型。

调味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两个重要背景。

首先业绩增长受阻。 从营收规模和市场份额来看,海天味业和李锦记依旧是中国调味品市场的领头羊,但增长已经相当缓慢,和前些年相比退步明显。

根据财报数据,2021财年海天味业实现收入250.04亿元,同比增长9.71%,增速自上市以来首次跌破两位数;归母净利润则仅同比增长4.18%至66.71亿元。时间来到2022年,情况也没有好转。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21%,创下同期新低。

其次是原有的管理模式暴露出不少缺陷,且有过惨痛教训。 无论是登陆资本市场多年的海天味业还是坚持不上市的李锦记,都带有很浓厚的家族企业色彩。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很容易出现内部分歧,对市场的变化也往往不够敏感,缺乏快速反应能力。

李锦记在发展历程中经历过两次著名“内讧”,上世纪80年代还曾因管理权之争被香港法院要求停业半年。而海天味业在此次“双标风波”中糟糕的危机公关,也遭到网友口诛笔伐。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李锦记和海天都需要对经营模式、管理架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数字化升级,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快消为什么需要数字化?研发、生产、渠道亟待升级

在海外同行那里,数字化转型早就被提上日程,领先国内企业一个身位。

2019年四季度,国际快消品巨头联合利华发布业绩预警,预计该财年销售增长将低于预期,疲软状态可能延续到2020年上半年。当然,不久后爆发的疫情出乎所有人预料,联合利华最终的成绩单比预期更加糟糕也可以说是非战之罪。

但线下渠道的萎缩以及疫情的阴霾,也坚定了这家百年巨头数字化转型的决定。

2019年底,也就是在发出业绩预警不久后,联合利华撤掉CMO职位,调整为CDMO,即首席数字和营销官,包括Digital Hub数字化中央集成部、U Studio创意营销部等部门都纳入CDMO的统一管理。自此,一场全面、彻底的数字化转型,在联合利华内部拉开帷幕。

改革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2020年上半年,联合利华线上销售额同比激增50%,占比也突破10%,随后不断攀升。上一财年,即便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价格飙升、全球通胀高企等不利因素影响,其业绩还是保持4.5%的正增长,创近9年来最高同比增速。其中,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38亿元,在华线上渠道销售额逆市增长44%。

严格来讲,联合利华和海天、李锦记的业务并非完全重合,但快消品和调味品的主力消费人群存在明显重叠,前者的数字化转型经验肯定有启发意义。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 )看来,调味品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应该聚焦在几个核心环节:研发、生产以及销售。

在研发环节,企业可以靠大数据捕捉用户喜好和市场风向,针对性地研发新品;同时也应该细化研发流程,加强各个团队的沟通、合作。

消费者的变化速度,远远超出企业的想象。随着国人养生意识的增强,饮食习惯也向低盐、低糖、少油方向转换,这就要求调味品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动态的更新迭代。

在2017年被任命为天猫总裁时,阿里CEO张勇曾这样评价靖捷:

“靖捷有着丰富的商业经验,很懂客户痛点,也有清晰的业务策略。”

靖捷对C端消费者的洞察力,正是李锦记等老品牌缺乏的。

此外,数字化做得风生水起的一众新消费品牌,也是海天和李锦记可以借鉴的模板。元气森林首席信息官黄晓枫曾表示,元气森林建立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数据中台,能够快速采集前端销售数据和各个渠道的用户评价,并监测竞品的动态,第一时间追上潮流。

生产环节的升级方向也相当明确:从原材料采购、供应商管理到工厂的生产、包装,再到终端销售网点的配送、补货,都可以通过数字系统联系到一起,形成统一的生产链条。

李锦记执行副总裁孔君道曾透露,该集团93%的原材料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现场审核和驻厂监控,才能进入生产线。这么做固然可以最大限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坚守食品安全红线,但也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如果有一套标准的监测流程和智能监控设备,就能帮企业省却许多麻烦。

至于销售端,联合利华的例子就足够典型: 线上渠道,对所有消费品牌来说都至关重要。

根据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的观察,李锦记、海天两大调味品巨头线上化都不理想。

截止发稿时,李锦记天猫官方旗舰店粉丝数不足50万,最畅销的1.7L装薄盐酱油月销量不过7000+。海天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天猫旗舰店粉丝数67.6万略高于李锦记,但除了正参与百亿补贴活动一款耗油销量过万之外,其余单品销量都在5000左右。

海天味业的财报也指出,上一财年其线上渠道收入仅为线下渠道的24%,差距相当明显。线上销量长期疲软,绝对是海天和李锦记需要根治的心病。

更重要的是,占据营收大头的线下渠道,也需要通过数字化升级提高运营效率。

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品牌方的业务人员需要人工对接各大商超、便利店,跟进需求,再将销货单录入系统、通知仓库备货,最后是安排配送团队运输。工作繁琐之余,反应也不够敏捷,常常会发生信息不畅、指令传达滞后等问题。唯有打通数字化系统,才能有效缓解上述问题。

总而言之,数字化升级对调味品行业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

快消数字化转型的十字路口:向左自建,向右外包

数字化转型无可避免,但摆在海天、李锦记们面前的,还有两条分岔路:引入外部供应商和自己打造数字化系统,哪个选择更划算?哪个选择才是正道?

前一条路,选择更丰富,成本虽然也不低,但一定更有弹性。

尤其是在餐饮SaaS行业杀成一片红海之后,大量服务供应商转向餐饮店、商超背后的调味品、食品生产厂商寻找新客源,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数字化服务。包括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大厂,也在积极开拓B端市场。

不过启用第三方供应商,也有明显缺点:需求很难被全部满足。

积梦智能创始人谢孟军就曾对媒体表示,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愿意为第三方SaaS服务买单。但问题在于SaaS服务供应商无法针对每一个行业推出不同的系统和服务,通用式SaaS服务也不是对所有企业、行业适用。

“如果我们的系统设置了200个功能,用户说他只需要其中一个功能那怎么办?本来这200个功能我们打包卖1万,客户获得的价值只有100,这就很难协调。”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就认为,稳妥起见,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的调味品企业可以选择一种折中的方式: 在前期引入一定数量的外部供应商,快速搭建数字化系统;待研发、运营能力全面提升后再用自研系统取而代之。

实际上,很多新消费品牌都在遵循这条路线。

2020年6月份,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三顾茅庐”请来硅谷技术大佬何刚担任CTO。后者曾在亚马逊工作多年,还有盛大网络、瑞幸履职经历,是业内鼎鼎大名的技术大咖。在何刚加入后,奈雪开始一轮彻底的数字化改革:撤掉所有外部供应商,依靠自建数字中台打通数据孤岛,打造真正属于奈雪的数字系统。

在何刚入职之前,奈雪的采购、配送、人力管理和门店运营系统分别来自十多家不同供应商,IT部门形同虚设。何刚则坚持要打造从端到端的自建系统,“从零开始写第一行代码”,并组建了超过100人的研发团队。

海天、李锦记和奈雪的经营模式、生产流程以及面对的供应商、客户都南辕北辙,后者的具体做法自然不可能照搬,但战略是共通的。

当然,自建系统也有一个大问题:贵。何刚就承认,自建数字化系统花费不菲,他一度担心奈雪会不堪重负。

何刚从亚马逊那里继承的“省钱文化”帮奈雪做到了精打细算,只是不知道习惯了阿里大手笔投入的靖捷,能不能控制好李锦记的转型成本。

诚然,独立研发数字化系统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而且考虑到国人的饮食、烹饪习惯和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调味品是生活刚需、拥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相信李锦记和海天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数字化升级。

艾媒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到4594亿元,预计在2022年底增长至5133亿。该机构预计,2020年至2027年,国内的调味品市场将保持两位数增速,酱油、醋、蚝油等传统产品的统治地位无可动摇。

其中,对海天和李锦记最重要的酱油市场零售销售额超过800亿元,产量在2020年达到1344万吨的历史新高。从增长曲线来看,中国的酱油行业最近几年是量价齐飞。来自未来智库的报告就指出,过去五年酱油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零售价则增长了2.5%。

各项数据都表明,海天、李锦记的老本行才不是什么夕阳行业。稳定的基本盘,能为它们提供足够的收入,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写在最后

早在2019年,李锦记就拿到第五届零售与消费品行业CIO国际峰会颁发的“年度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奖”,显示了数字化升级的决心和实力。

在领奖时,李锦记电商销售副总裁邱焘表示,李锦记会继续践行“永远创业”的精神,不断调整自身战略,以适应时代潮流。

“消费者购物观念和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李锦记会顺应时代和科技的变化,开拓全新渠道,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如今近三年时间过去了,李锦记的数字化之路的确在继续,靖捷的加盟可能会为其带来更多新打法。甚至整个调味品行业,都在这几个头部品牌的带领下走进了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

靖捷的加盟和海天味业的舆论危机爆发时间重叠,很容易让人对两大调味品帝国的未来产生诸多联想。当然,我们暂时还不能判断此次舆论危机会对海天造成多少影响,会不会颠覆其统治地位。但可以肯定的是,李锦记看到了重塑市场格局的希望——而数字化,就是最重要的王牌。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