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超九成餐企净利暴跌,上半年餐饮仍在“失血”
联商网| 2022-09-17 18:45:32
餐饮海底捞预制菜

来源/联商网

作者/牧之

疫情以来,餐饮可谓受冲击最大的业态之一。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不断反复,多点散发趋势明显,多地相继宣布暂停堂食,对餐饮业冲击巨大。与此同时,租金、人工、运输、原材料等各方面成本不断上涨,而在消费端也出现消费疲弱现象,所有因素叠加使得处于缓慢恢复中的餐饮业再次陷入煎熬。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0040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疫情反弹比较严重的3、4月份,餐饮收入依次为2935.3亿元、2608.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6.4%和22.7%。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餐饮店注销数量约37.3万家。

近期,各大上市餐饮企业的2022年半年报相继出炉:超九成出现净利暴跌,近七成出现亏损,超八成出现营收下滑,近五成门店规模收缩……

一串串冰冷的数字,无不凸显餐饮企业的艰难,“失血”仍在继续。

超九成餐企净利暴跌,关店潮继续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2年上半年,16家上市餐企仅有广州酒家、海伦斯和巴比食品等3家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其余13家餐企均实现营收同比下滑,上海小南国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降62.42%。

净利润方面,仅有广州酒家1家餐企实现同比增长,其余15家企业均实现双位数以上暴跌,同样也是上海小南国下跌幅度最大,同比暴跌1130.19%。这其中,有11家企业实现亏损,亏损最大的为海伦斯的3.04亿元。

广州酒家营收、净利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这与其“餐饮+食品制造”双主业模式有关,不过其餐饮部分表现也非常出色,营收同比增长30.55%。广州酒家营收的增长主要与陶陶居营收自2021年7月起纳入公司合并报表有关。

曾经业绩最为坚挺的百胜中国也出现了严重下滑。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7.56亿美元,同比下降4.4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83亿美元,同比下降55.47%。更为不利的是,百胜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2%,尤其是第二季度,同店销售额更是同比下降16%,其中肯德基和必胜客分别下降16%和15%。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167.64亿元,同比下降16.57%;净亏损2.6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对于营收同比下滑,海底捞归因于受疫情影响若干餐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及客流减少,以及因“啄木鸟计划”餐厅数目比同期减少。据悉,2022年3月至5月,海底捞平均每天有超过200家门店暂停堂食,这对于海底捞餐厅营收影响颇大。不过疫情是共性因素,是餐饮业所面临的普遍困境,而自身困局才是值得海底捞更为警惕的方向。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人均客单价由去年同期的107.3元上涨至109.1元,翻台率从去年同期的3次/天降至2.9次/天。客流减少是海底捞最大的隐忧。

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实现营收21.56亿元,同比下降29.22%;净亏损为2.78亿元,亏损同比继续扩大。“宫斗”大剧之后,创始人贺光启重新回归,但依旧没能挽回昔日“连锁火锅第一股”的荣光。

门店方面,关店止损愈发普遍。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16家上市餐企中,有8家出现门店收缩,1家持平,7家同比增长。

海底捞继2021年关闭276家门店之后,2022年上半年再关闭26家,仅新开18家门店。海底捞在财报中表示,针对2021年“啄木鸟计划”下关停的部分门店,择机启动“硬骨头”门店计划,循序渐进地选择符合重新开业条件的“硬骨头”门店。

而呷哺呷哺的关店潮也仍在继续,继2021年关店229家之后,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再关37家门店,而仅新开了6家呷哺呷哺餐厅和15家凑凑餐厅。在今年3月的时候,呷哺呷哺曾公开表示计划在2022年开设156家门店,但上半年,呷哺呷哺仅完成开店计划的五分之一,开店压力全部转移到了下半年。

今年上半年,九毛九新开37家门店,其中太二酸菜鱼35家、新品牌怂火锅2家,九毛九主品牌没有新增,却关了8家门店。

此外,味千中国、太兴集团、唐宫中国和上海小南国并未公布详细的开关店情况,只是公布了门店总数,与2021年末相比,几家企业全部出现门店净减少的情况。

2022年上半年,餐饮业着实艰难。在困境中煎熬,是大部分餐饮人的真实写照。

租金、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高企

除了疫情这一表象因素之外,租金、原材料以及人工等成本的不断上涨,才是造成餐饮持续“失血”的深层原因。

近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餐饮企业百强和餐饮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餐饮企业随着营业规模的增大,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各项成本急剧增加,其中原材料、人工、研发投入、社会保险、税收等成本的同比增长率均超过20%。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门店租金无疑是一座成本“大山”。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77.5%的餐饮商户表示在门店租金上存在经营压力。疫情已经持续近三年,在餐饮行业普遍陷入困境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餐饮老板依旧无法与业主达成减租协议,背负着巨大的租金压力。

纵然如餐饮巨头海底捞也深受门店租金成本困扰。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物业租金及相关支出为2.06亿元,同比增长3.7%,所占收入百分比为1.2%,同比增加了0.2个百分点。2021年,海底捞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3.39亿元,同比增长43.6%,所占收入百分比为0.8%。门店租金及相关开支所占收入百分比越来越高。

人工成本方面,餐饮企业也是日渐承压。仍以海底捞为例,其2021年的员工成本为148.75亿元,同比增长53.7%,所占收入百分比为36.2%,相比2020年增长了2.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基础岗位招工难、高端人才短缺已成为餐饮行业痛点,也进一步推高了人工成本。

日前,美团研究院发布《我国餐饮行业发展新趋势》报告强调,宏观上受到生育率降低和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服务业劳动力出现整体性短缺。同时,年轻人就业观念转变,获得感低且发展路径受限的服务员、传菜员、收银员、小时工等基础餐饮服务岗位存在招工难现象。此外,餐饮行业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校企衔接不畅通,新职业如数字化运营师等缺乏体系化的培养途径,也导致行业高级技术人才及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者供不应求。

在这种情况下,餐饮企业只有通过提升待遇来招纳人才,人力成本节节攀升,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门店租金和人工成本,尚有商量可能和压缩空间,原材料成本上涨几乎毫无转圜余地,成为餐饮企业头上的又一座“大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CPI同比上涨1.7%,鲜果、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2.0%、8.0%和7.0%,薯类和禽肉价格分别上涨6.6%和0.6%;受国际粮价持续走高影响,国内粮食价格上涨2.4%。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国内能源价格上涨14.0%。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6.7%、29.2%和23.9%。能源价格持续高位,推高了运输成本。

从2021年年底开始,调味品价格也不断上涨,海天味业、厨邦、李锦记、恒顺醋业、加加食品等多个调味料厂商,集体发出了涨价通知,涨幅在3%-10%不等。此外,广州盐业、雪天盐业、苏盐井神等盐业公司,梅花生物、莲花健康等味精龙头,火锅食材龙头安井、海欣,三全、天味、安琪酵母、金禾实业、金龙鱼、卡夫亨氏、雀巢等企业也纷纷宣布涨价。这也进一步加剧了餐饮企业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危机。

如何破局?新增量在哪?

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呐喊的那样,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当然,活下去也是摆在餐饮企业面前首要难题。餐饮企业该如何破局?新的增量到底在哪?

1、加码低线城市。在高线城市市场接近饱和已经处于红海竞争的情况下,积极开拓低线城市市场,分散区域市场风险不失为明智之举。九毛九旗下太二酸菜鱼2021年新开门店超110家,超六成分布于二线及以下城市;海伦斯2021年新增超400家小酒馆,其中二三四线城市占比超九成;肯德基2021年净新增门店过千家,超过五成新开门店位于低线城市。

2、发力预制菜。近期,CBNData联合阿里发布的《2022餐饮零售化行业观察报告》指出,餐饮行业已进入以零售产品突破餐饮门店时空半径的3.0时代,预制菜则是这一时期最大的风口。从行业呈现的特点上看,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料理包在内的细分赛道都在迅猛发展。数据显示,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能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且利润率有望提升7%。海底捞在多个电商平台推出20余种“开饭了”系列半成品菜;同庆楼成立食品业务子公司,重点发展速冻面点、自热饭、臭鳜鱼、腊味等半成品菜。

3、打造中央厨房,完善供应链。根据招商银行研究院测算,中央厨房能帮助企业节省出10%-12%的利润率空间。不过中央厨房的建设属于较大的固定成本,需要一定门店密度和数量支撑,当中央厨房覆盖的门店超过20家以后,中央厨房的经济性才会逐步凸显。海底捞、广州酒家都有自己的中央厨房,在菜品研发能力、门店渠道优势和强势餐饮品牌的加持下,不断实现推陈出新和产品迭代,持续追求爆款单品的突破,完善产品品类以满足消费和多元化的需求。此外,老娘舅采取中央厨房预备预制与现场制作结合的方式,用专用设备形成标准化流程。

4、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在疫情不断反复,堂食时有受限的情况下,推动餐饮企业打通线上和线下多种经营渠道至关重要。如今,线上订单带来的销售额占比越来越高,外卖业务成为餐饮企业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美团数据显示,餐饮外卖比例近年来不断上升,2017年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收入占比为7.6%,2021年上升至21.4%。尤其在疫情之下,线上渠道将成为餐饮企业业务增长的有力补充和支撑。

此外,餐饮企业还可以针对儿童、老年人、丁克群体、朋克养生、一人食等各种特定消费人群开发特色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创造新价值。

结语

民以食为天,餐饮是一个长青业态,虽然目前因疫情遭遇困境,但从长远来看,未来依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尤其是经历了疫情洗礼,餐饮企业变得更具韧性,强化了内功,提升了复合型能力。餐饮是个苦行,更是勤行,做好不易。餐饮未来之路“道阻且长”,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做难的事对的事,好的结果自然发生。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