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欢欢
作者/快消
经济下行趋势之下,各食品企业都在承压。最近几天,陆续有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从公开信息看,上半年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下游消费需求不振的双重压力,“下滑”和“亏损”成了主要趋势。
当然,“不好”的常态之下,各家又有各家的难处。重压之下,“乳酸菌第一股”、常温乳酸菌饮料龙头、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健康)也于近日交出了一份并不理想的成绩预告。营收小幅微增、净利润大幅下滑的背后,主营大单品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堪忧。
下沉市场,“龙头”势弱
业绩预告显示,均瑶健康2022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14亿元到5.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同比增长7.75%到19.09%;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4亿元到0.4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0.76亿元到0.80亿元,同比下降61.01%到64.73%。
对于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均瑶健康表示,上半年受国际环境影响,公司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再叠加制造成本因素,整个成本端负担较去年同期有大幅上升。另外,受国内疫情影响,上半年部分子公司停产、物流不畅,导致公司生产、发货、销售等多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影响业绩表现。
不过,细究之下,也可以看到,均瑶健康业绩下滑明显,除了大环境下的无奈,也有品类前景和企业经营的隐忧。
作为一家有着近30年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业务经营历程的企业,均瑶健康的成功源于较早地切入常温乳酸菌饮品赛道,其主力产品“味动力”系列饮品早已是该赛道的代表性品牌,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下沉县域市场。在伊利、蒙牛等大品牌入局之前,均瑶一直是常温乳酸菌领域市占率第一名。
1998年,均瑶健康的前身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成立,承接上海均瑶集团的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业务,2000年,均瑶健康作为支援三峡库区项目落户宜昌市夷陵区。2011年推出“味动力”系列饮品,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公司业绩由此实现快速增长,2019年做到12.46亿元营收规模。2020年8月,均瑶健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本想借助资本的力量让公司业绩再上一个台阶,不曾想却自此一蹶不振,业绩接连下滑。
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均瑶健康已连续三年出现业绩下滑。2020年受疫情、洪灾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净利润均下滑约三成,公司收入大幅缩水至8.52亿元,跌出10亿营收阵营。
2021年,疫情的负面影响逐步消散,大部分食品饮料企业业绩开始恢复,均瑶健康的营收同比增长7.24%至9.14亿元,与疫情前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净利润方面,受原材料上涨及新业务带来的人员、研发、渠道等方面的投入影响,再次大幅下滑31.26%至1.47亿元。
增速放缓,“腹背受敌”
公司业绩的下滑,主要因核心常温乳酸菌饮品销量下滑所至。从收入结构来看,常温乳酸菌饮品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总营收中占比超八成,疫情以前也是10亿大单品,2020年收入大幅减少35.16%,2021年再降2.09%至7.54亿元,毛利率也同比减少5.69个百分点。进入2022年,下滑的颓势依然在延续,第一季度,乳酸菌饮品营收1.73亿元,同比减少22.99%。
均瑶健康在财报中表示,乳酸菌饮品营收持续下滑,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常温乳酸菌品类面临增长困境,疫情之后整个行业呈下滑趋势,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被迫卷入价格战中,行业地位遭受挑战。
乳酸菌饮品分高温和常温两类,低温乳酸菌饮品对冷链运输和储存要求高,且保质期较短,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如养乐多、蒙牛的优益C等等。而常温乳酸菌饮品摆脱冷链限制之后,虽然营养价值有所降低,但能够走到更远的地区和更下沉的市场。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增长速度快于整体乳酸菌饮品市场的增长速度。
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14-2018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规模从57.0亿元增长至137.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4.7%。如此高的增长率,主销的乡村市场功不可没,数据显示,常温乳酸菌饮品85%的市场份额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因此,其一度被贴上“农村型产品”的标签。
随着品质消费成为主流,再加上常温酸奶在下沉市场的普及,自2018年之后,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类热度和市场增速都开始降温、放缓。疫情之后,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其处境也越来越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对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份额冲击最大的并非低温乳酸菌饮料,如上文所言,两个品类的主要消费市场本来就没有交叉,直接竞争的机会并不多。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常温乳酸菌饮料的市场份额主要是被营养价值更高的常温酸奶挤压。
除此之外,由于乳酸菌饮品准入门槛并不高,随着大大小小的品牌涌入,均瑶健康的行业地位遭受挑战。不同于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型乳企有强大的护城河,渠道、规模、品牌优势明显,均瑶健康这种规模的区域性企业易受到杂牌厂商和小企业的干扰。其在财报中也表示,公司自上市之后成为行业企业指向的目标,竞争者采取低价促销行为获取市场份额,公司被迫作出应对,造成公司终端促销费率进一步上升,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二次创业,升级之路不好走
挑大梁的大单品出现颓势,均瑶健康也在急着探寻新的业绩增长点。近两年,均瑶健康已先后布局矿泉水、益生菌、白酒等赛道,以主攻一二线城市,尤其对益生菌赛道,公司指出要拿出“二次创业”的态度进行突破,向“益生菌第一股”奋进。不过目前来看,新业务还未对公司业绩提升带来实质性贡献。
从2020年年底至今,均瑶健康一直在加大对益生菌产业的投入,先后与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布局功能性益生菌产品。2021年,公司新增四个事业部,以配合菌生益业务的开发和销售,截至目前,已先后推出了黑巧活性益生菌、益生菌咀嚼片、活性益生菌饼干棒、益生菌固体饮料等相关产品。
不过,从经营数据来看,益生菌业务目前还处于新品导入期,投入较大、收入和盈利小。2021年,均瑶健康新增的益生菌饮品、益生菌食品分别贡献营收0.21亿元、0.3亿元,两者之和仅占公司总营收的7.51%,远无法成为支撑均瑶健康的第二增长曲线。今年一季度,均瑶健康的净利润大幅下滑71.64%至0.18亿元,主要原因就是公司持续对新产品开发和渠道的投放,导致费用增加。
第二季度,公司仍在加码投入。今年5月,均瑶健康发布一则对外投资意向,宣布拟缴纳200万元保证金,参与润盈生物破产重整投资人的公开招募,以整合益生菌业务资源。后者系全球益生菌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高活性冻干菌粉年产能达300吨,是亚洲大型益生菌生产基地之一。
有业内人士表示,均瑶健康主营的常温乳酸菌饮品准入门槛低、行业天花板也不高,布局更有前景的益生菌赛道实属必要。但益生菌食品和饮品所对应的目标消费市场和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与其传统主攻的低线城市没有交叉,在产品、渠道和品牌优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均瑶健康想攻下大品牌云集的一二线市场,并非易事。
为了向上扎入一二线市场,均瑶健康还于2021年收购湖北三座山饮品有限公司,推出高端矿泉水品牌“恩赐”,对于此举,董事长王均豪表示,公司看上的并不是一般矿泉水的市场,而是希望借含有微量元素的天然矿泉水,打开高端市场。如今产品推出一年有余,其营收数据从未单独出现在均瑶的财报中,具体销量不得而知。
除了矿泉水,均瑶健康还有意进军白酒市场,今年年初一度传出要入股圣窖酒业,虽然公司后续对入股以否认,但也明确表示二者有合作关系。有消息称,均瑶健康或将成立健康酒事业部,推出相关白酒产品以配合益生菌产品运营,公司去年底任命有着酒、乳双业务操盘经验的朱航明担任总经理,或在为白酒业务做准备。
无论是益生菌,还是矿泉水和白酒,都是当下的热门赛道,有前景但也异常拥挤,于均瑶健康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然后加码、发力。而在新的增长曲线建立起来之前,均瑶健康可能还要继续承压。
24小时热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