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陆玖财经
作者/郭德帆
很久不写商业文章,但是经过这个618之后,还是有话想说,电商果然无垄断。
时至今日,电商核心竞争力的几大要素似乎都在逐步失灵,保真、快、服务态度等等都不再那么重要,消费者似乎只关心一点,价格。
核心要素再一次加大了核心的地位,当所有人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变弱之后,价格的核心地位就变得更加不可撼动。
就拿我们公司来说,618采购电脑,以前会毫不犹豫去京东下单,因为公司的服务和售后包括对于企业客户的友好度,京东都是之前做得最好的,但是今非昔比啊,一台Macbook Air买下来,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就是比京东便宜一千块,而且支持验货,那这个时候,五台笔记本就是5000的差价,毫无疑问这个订单会跑到拼多多去,所谓的忠诚度就不存在。
我说的这种情况,是不是个案?你去看一看拼多多过去一个季度的财报就会发现,净利润26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9.05亿元。这家靠低价起家的电商巨头,已经连续四个季度盈利,曾经竞争对手判定他们一停掉补贴立刻就死的言论,已经不攻自破。
而这个618,除了主场作战京东还在大幅度推广和宣传之外,阿里和拼多多已经基本不再强调营销方面的动作,因为你说再多,大家还是会去比价,这个已经是用户习惯了。
懂的都懂,消费者已经进入了比价时代,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更低的价格,更能吸引他们的购买欲望了。
01
保真失灵
放在十五年前,在网上买东西,大家吐槽的最多的就是假货,这也是曾经京东能够在阿里的巨大压力下活下来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后来阿里摆脱了这个魔咒,拼多多又继承了这个衣钵。
但是十五年后,假货这个问题,还能困扰一个电商平台吗?
答案是越来越难,因为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二十多年后,基本上现在购买的主力军都是互联网一代,信息透明带来的就是基本的辨别能力,而商家和厂家也适应了这种变化,大家都知道假货没有空间了。
而标准化产品,也基本上杜绝了假货的可能,苹果你山寨不了,翻新可以通过串码识别,小米手机,你山寨一个的成本比厂家还贵,没有山寨的价值了。
而门槛较低的产品,会立刻被媒体和用户曝光,平台也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索性有假冒伪劣的那个功夫,还不如自己做一个品牌,所以我们今天可以在电商平台上看到一堆所谓的新国货,或者去品牌化的产品。
所以,现在除了拼多多偶尔还为这个问题烦恼之外,其他的电商玩家,都不再强调这个事了,大家卖的都是真货。
假货?买到就是赚到,不是都搞假一赔十吗?
02
速度失灵
当日达、次日达,大概七八年前,电商在送货速度上卷过一波,大家都开始提速,谁送货快,也成了消费者买东西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但是,时间到了2022年,当外卖小哥在一二线城市成为基础设施般的存在后,还有人提送货速度吗?你再快也快不过美团,人家半个小时送达,真有急事,毫无疑问会选择美团。
前段时间,因为商务需求,我们着急买一部手机,就毫不犹豫地在美团下了一个半小时达的单子,价格比淘宝、京东也没贵多少;而平时公司里日用的办公用品,打印纸之类,也都是去拼多多买,虽然送货慢,一般得五天左右,但是毕竟便宜了非常多。
现在整个物流行业已经逐渐同质化,顺丰不做电商生意,也活不下去,京东物流寄个快递甚至比三通一达还便宜,如果抛开京东城市中心仓备货这种模式之外,需要第三方卖家发货的,速度基本都差不多,快也快不到哪里去,慢也慢不到哪里去。
那么,既然如此的话,速度就成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了,急用人家用同城配送,不急用只需要价格低,等个一段时间也无所谓。
03
服务失灵
售前售后服务,也是此前电商一个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毕竟很多贵重的东西,有一个良好的售后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自从大家认识到私域流量的重要性之后,很多品牌都会把电商过来的用户转化成私域用户,毕竟平台要抽成,这种转化过程中,售后服务也一并跟着转化了,很多企业通过直接的售后服务,维护了更多的客户关系。
前段时间,我家里的小米电视屏幕出现了问题,一开始我是买了京东的保险,电视坏了之后先是找了京东的售后,但是售后告诉我,你可以先去找小米保修,他们有三年换屏的服务,你如果把我们这个服务用了,就等于浪费。
这个问题,就有意思了,既然小米自己就可以保修三年,那么我当时买的这个服务的价值在哪里呢?等着三年坏两次不成?
这个案例,侧面反应的问题就是,当商业环境健全之后,各个厂家自己把售后做得很完善了,那么平台的服务就略显无效了。
可以说,每一种竞争力,都是时代赋予的,在商业不诚信的时代,就需要平台提供服务,在商业诚信建立起来后,这就是买卖双方的问题,平台的作用越来越小。
04
价格有灵
淘宝的全、京东的快、拼多多的便宜,这是很多人给电商三巨头的定义。
“我自己买手机也去拼多多买,羊毛多,不薅白不薅。”很多京东和阿里的公关,都这么说,由此可见,黄峥在占据五环外后,采取的百亿补贴是多么的正确。
按说买衣服和鞋子,正常都是淘宝的强项,货全价格低,但是这个618我买了四双鞋子,却是在京东交易的,这四双鞋平时得3000多元,618打折只需要1000元,比淘宝便宜100元,于是果断在京东下单。
事实上,现在的电商玩家们,已经各自逐渐在打破对方擅长的渠道和SKU,而消费者的选择也非常简单,同样的货,三家一起比价,谁家综合下来便宜,就在谁家下单,人人都是算账高手。
而且,这种比价的趋势会持续性下去,看看隔壁的日本社会,我们就能轻易发现这种端倪。
首先,标准化的产品,大家很难再拉开差距,除非你往里面补贴,就像拼多多补贴苹果、华为、小米这些流量品牌一样,大家最终都是靠其他非标产品产生利润。
其次,去品牌化,为什么今年天猫也要自己玩自有品牌的产品了,其实像网易严选、京东京造这种模式,就是去品牌化的模式,你确保品质,满足消费者良好体验,有没有品牌不重要了。
第三,减少不必要投入,把所有资源都放在让利上,营销、广告、人工等等开支,都可以减少,然后把产品的价格打到最低,要知道拼多多目前才8000人,这种轻资产模式,多么可怕,而阿里和京东都是几十万人,成本不言而喻。
05
结论:重资产必须开放
在经济大环境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商业模式做得很重,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但是这种封闭式的系统,也有后遗症,因为这需要高额的利润来支持,当经济大环境不好之后,消费者降低了生活预期,降低了消费频次,那么平台就无法获取更加高的利润,这些之前留下来的重资产如何养活?如何运转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那么,就必然要把这些曾经只服务自己的资产,配置给整个社会使用,这样才能继续维持运转,但是与此同时难免就会出现与竞争对手的合作的情况。
比如说,菜鸟和京东物流,前些年大部分的精力都在自家业务之上,所以年年亏损,现在行情不好之后,这两家公司就必须要自我造血,必须把接口打开给别人使用。
所以,在后面不远的将来,我们必然能够看到,从阿里和京东中,分拆出来越来越多的需要对外合作的业务部门,因为吸主营业务血的时代过去了,你不出去吸血,就是等死。
阿里云如果不是对外开放使用,单纯靠阿里,能做这么大吗?
反而,像拼多多这种轻装上阵的公司,占了便宜,等你们开放资源了,我就接入使用好了,何必辛辛苦苦自己去一点点从头来呢?阿里投资了三通一达,不照样还得乖乖给人家拼多多送货?京东的流量不照样也得去新锐玩家抖音那里获取?
互通互联,越来越卷,这是中国电商必然要面对的结果,就看谁家跟上游制造工厂的关系更铁了。
24小时热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