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薛向
“2021年累计服务1.16亿人次,同比增加近500万人次”。
想要了解国内休闲零食市场规模增速,从良品铺子用户数据可略窥一二。巨大的数字背后,更应该被看到的,是广大消费者的期待与这一行业中每个企业的责任。
自2020年疫情以来,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作为国内休闲零食行业头部品牌,坚持践行“品质第一,其他第二”的质量价值观,不断优化质量实践和探索举措。2022年6月15日发布的《良品铺子2021年度质量年报》(以下简称《报告》)则对此做出了进一步深度解读。
这份《报告》由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程虹牵头撰写,经过连续两年的持续跟踪研究,用3.5万字详细披露了良品铺子如何以质量创新驱动增长转型,也呈现了一条可行的行业变革之路——以企业之力,拉动产业链之能,通过打通每一环节的品质升级,推动休闲零食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化源头布局,筑牢品质基础
高品质而多样化的原材料是产品品质的基础。所以,将原材料作为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良品铺子通过遍寻全球、共建基地与优中选优,设立起多重门槛,从源头打造全产业链品质升级。
在对原材料的精挑细选中,良品铺子以全球化视野,跨区域锁定优质原材料产地。
在海外原产地,夏威夷果、碧根果、开心果、腰果、松子、巴旦木等坚果原料有更稳定高品质的供给能力。所以,尽管常受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波动,良品铺子也持续加大相关海外产地原料引入,2021年达到10797.5吨,较上年增长22.71%。
在国内,良品铺子也遍寻大江南北,力求找到拥有独特自然生长条件和悠久种养殖历史的优质原材料,打造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地”系列产品。比如,为了开发“脆冬枣”产品,良品铺子走遍山东沾化、陕西大荔、山西临猗、河北黄骅等冬枣产区,发现来自“中国冬枣之乡”——河北黄骅的冬枣口感突出,品质卓越,不用添加除棕榈油外的任何辅料,就能呈现出来自优渥风土的至臻食材本味。
在此之后,良品铺子又陆续“锁定”燕山板栗、长白山红松、建平小米、富平柿饼、若羌灰枣、恩施马铃薯、莆田海带等20余种地理标志原料,覆盖了50余个SKU。
遍寻产地只是第一步,为了确保产地能够稳定供给符合良品铺子要求的高品质原材料,良品铺子协同供应商建立了12个专供种养殖基地,为葵花籽、灰枣、冬枣、莲藕、虾夷扇贝、天目山小核桃等产品提供最优质的原料。
来自于优质产地的原材料,在进入生产加工环节之前,还要经过进一步的严格筛选。良品铺子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产品与原料标准,包括原材料的等级、品相、选用部位等,在每一批次的原料中挑选出品质更高的部分。以良品铺子野山笋产品为例,原料采用产自云南昭通、山区海拔1800-2000米的野生山笋,纯手工采摘,按照良品铺子制定的包括外观色泽、组织形态、鲜嫩度和滋味气味的A级标准,只有约20%野山笋能被选用。
上探至食材源头,良品铺子对地域特色食材的挖掘和推广,不仅筑牢了自身产品品质基础,也促进了产业的共同发展,成为三产融合模式的新样本。良品铺子抓住“微笑曲线”中产品研发、品牌营销两个高端环节,成为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主体,跨区域引领产业链融合,通过消费端反向整合,以市场力量推动种、产、销,提升产业链生产标准,带动一二三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供应链双向赋能,驱动品质突破
良品铺子与供应商在双向赋能中,共同驱动品质突破,携手引领产业变革。
尽管食品行业中下游企业实力水平参差不齐,但良品铺子已集结起了一批有实力、有追求、有态度的合作伙伴,并持续扩充这一高门槛“朋友圈”:
在良品铺子供应商中,有166家供应商位居主营产品细分领域的国内TOP5,占全部供应商数量的63.60%。
截至2021年,良品铺子核心供应商从事食品加工的平均时间达23.7年,是中国企业平均年龄3.9年的6.08倍。
良品铺子供应商中已有151家通过了HACCP体系认证,177家通过了ISO 22000体系认证,所占比例是国内食品生产企业平均水平的8.5倍;通过了GMP认证的供应商占比是国内平均水平的2.31倍;通过了BRC-Food体系认证的企业占比是国内平均水平的5.07倍。
强者结盟的故事在商业中并不罕见,但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在舒适圈中坐享利益,而是激发出共同成长的生命力。
良品铺子选择强者结盟,更追求相互赋能。2021年,良品铺子共对供应商进行24次线上培训,覆盖4132人次。培训内容涵盖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产品生产工艺控制、危害分析、采购控制、生产加工过程控制、生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储存与运输管理、检验测量、人员管理等九大方面。
“在良品铺子这里,我们不只是生产力,也是研发力”,有供应商这样表示。良品铺子与供应商通过供应链协同研发,更形成了工艺突破的强劲引擎,横向丰富产品品类质量,纵向提升产品功能质量。目前,良品铺子排名前列的24家供应商均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与独立研发部门。良品铺子全部供应商的研发人员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1581人,同比增加12.37%,占供应链全部员工的3.95%。通过与供应商的协同研发,2021年良品铺子共推出86款自主研发产品,其中7款为专利产品,6款为行业首发,创新了“无蔗糖果味棒棒系列”、“养生丸系列”和“滋补甜品系列”等多个新品类。
良品铺子与供应商的良性共生关系为行业带来了一个启示——长期以来被外界认为是质量保障阻碍的“代工+品牌”经营模式,或许可以转化为产业实现创新与质变跃迁的破局利器。
完善体系建设,夯实品质管理
2021年,良品铺子共接受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1780批次的抽样检测,较上年增加47.47%,合格率达99.94%,高于国家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在此背后,是良品铺子已建立起并不断优化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为长期稳定的高品质产品供给保驾护航。
2021年,良品铺子继续加大了产品检验力度:制定并优化了965份产品验收标准书,实现了1555个SKU的产品全覆盖。
增加飞行检查频率,本年度共对供应商进行了180次飞行检查,较上年增加117次,而检查中发现的所有问题在每次飞行检查后的一个月内全部整改完毕。
新建立第三方验厂制度,与国内头部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合作,对34家重点供应商进行了专业验厂,发现问题并指导改进。
依托大数据中台建立起的商品质量动态拉闸机制,全年自动识别并拉闸42批次产品,进行即时下架和生产线整改,直到彻底解决问题才可再次投入生产销售。
以机制固防线,但加强供应商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优化产品品质的稳定性。2021年,良品铺子继续坚持供应商5S现场管理体系,综合提升供应商的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了全部265家生产商的5S现场管理全覆盖。
同时,良品铺子也与供应链联动采取精益管理模式。2021年,良品铺子协同了13家供应商进行精益改善,开发并讲授了9门精益管理课程,输出了3个精益改善中使用的模型,并进行了18个供应商精益改善周。在同一评估标准下,84.62%的实施精益改善的供应商相比于2020年得到了明显的质量绩效提升,其中38.46%的企业提升幅度10%以上。
良品铺子也始终坦诚将自己放在公众的“放大镜”下。2021年,消费者组织、第三方专业组织和大众传播媒介等社会组织继续通过投诉、比较试验和报道的方式,对良品铺子食品安全与质量合规状况进行监督。其中,有99起来自各级消费者组织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相关投诉与纠纷处理,相比2020年降低59.26%,而这些投诉全部于48小时内得到了积极处理。
积极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良品铺子也在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将收集反馈的“触角”主动伸入外界。截至2021年12月31日,良品铺子的“顾客心声”数字系统处理年度数据65.99万条,通过这一数据的整理、清洗和分析,良品铺子共进行了124项在产品体验、客户服务、消费者感知等方面的业务改善。
内部管理体系的搭建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可预见性问题,而接受监督是为了在公众的“放大镜”下发现更多偶发或潜在问题,并进一步进行系统优化完善。从这样一套从内延伸至外,并由外倒逼于内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可以看出良品铺子对消费者负责的诚挚态度与不懈努力,及其对产品品质提升永不止步的追求。
行业破局,未来可期
这份《报告》以质量为切入点,同时也剖析出了一条企业驱动行业,进行平台化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路。
作为国内著名质量研究学者,首届“中国质量奖个人提名奖”获奖者,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教授表示,“武大质量院之所以在最传统的食品行业中选择良品铺子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是因为这是一个优秀且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解析其以质量创新实现服务消费升级的成功模式,深入剖析中国食品工业高质量的底层逻辑和有效路径,不仅可以为其他食品企业,也可以为其他相关行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操作、可实现、可升级的借鉴模式。”
程虹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以质量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员也曾表示,良品铺子正是平台化企业的代表,“不再是简单对供给方、需求方进行撮合式交易,而是在赋能前端产业链同时,与上下游企业一起共享收益”。
作为休闲零食行业的头部品牌,良品铺子正在从“组装产业链”到“聚合产业链”,带动 30 个国家的 44 个农业产业集群、220 家食品类合作伙伴以及 2177 家辅料类合作伙伴,以共同的价值观与对等的实力,形成一个互相“赋能+共享”的整体。当全产业链携手同行,休闲零食行业已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4小时热榜
查看更多